2016-05-28 08:38:0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2次
过去十年,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死亡趋势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农村地区渐变为重灾区。而与此同时,我国心血管领域诊疗也在不断进步,在昨日东方会大会主题发言中,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就十年里中国心血管进展进行了回顾。
葛均波 院士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从上世纪80年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被引入以来,经过蓬勃发展,我国PCI总例数逐年稳步增长。到2015年,中国大陆共567 583例患者接受了PCI治疗,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13.3%。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二位。
除了量的变化,冠脉介入的“质”也在不断提升,并且在新技术、新器械等的推广应用方面经过不断尝试,已基本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比如葛均波领衔研发的国内首个完全可降解聚乳酸药物支架,就显著降低了晚期血栓的发生率,进而降低了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此外,中国冠脉介入也有其自身特点,比如虽然国内经桡动脉介入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与欧美相比,经桡动脉PCI手术比例较高且相对成熟,国内部分心血管中心在处理急诊PCI、CTO病变或分叉病变等复杂病变等亦常规采用经桡动脉入路。
葛均波指出,虽PCI发展较为看好,但目前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规范化不够等问题,此外由于患者基数较为庞大,发病率较高,尚存巨大潜力。
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深低温冷冻消融有前景
SYMPLICITY HTN-3研究为经导管射频消融肾交感神经术(RDN)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浇了一盆凉水。但葛均波认为,这并不能完全否定这一技术,而且SYMPLICITY HTN-3研究中应用的Symplicity导管系统对肾交感神经交融不彻底。
葛均波等在2013年国内首先开展冷冻导管经皮肾交感神经消融术。之后在2015年,又进行了世界首例深低温肾交感神经冷冻消融。结果表明,和术后1个月相比,患者血压进一步下降,术后5个月24小时平均压降低19/9 mmHg。
心力衰竭治疗规范化有待提高
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组进行的全国性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达0.9%,其中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而且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为了更好指导临床,随着循证医学的积累,我国心衰指南也在不断更新。
在药物治疗方面,利尿剂、洋地黄类、硝酸酯类等传统治疗药物一直有相对稳定的使用率,尽管洋地黄的使用在全国范围的调查中有减少趋势。此外,指南推荐的、有改善心衰预后证据的三大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虽有明显增多,但靶剂量达标率较低,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以及不同等级医院间的差异。
起搏器植入稳步上升
据省市质控中心统计数据,2015年起搏器植入量为65697例,较2014年上升了10%。其中双腔起搏器占69%,单腔起搏器占31%。
2015年CRT植入量为3003例(厂家数据3510例),较2014年增长了9%。其中,CRT-D、CRT-P 分别占57%、43%。植入CRT量最多的是,浙江省(389例)、江苏省(353例)以及军队医院(296例)。
虽然整体而言中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稳步上升,但与亚太地区部分国家和地区仍有明显差距,此外质控方面也尚需进一步加强。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理论与操作齐头并进
目前,我国射频消融阵发性房颤即刻成功率为92.1%,随访1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在70.3%,整体效果达到国际水平。随着理论和操作水平的提高,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主要并发症逐年降低,从1999年的5.2%下降到2013年的0.74%。
此外,三维标测+常规标测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冷冻球囊、压力监测导管、冷盐水灌注导管、常规导管在广泛应用;Rotors消融目前处于实验阶段;房颤消融从追求数量开始转变为追求质量。
相关临床研究也积极开展。中国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多中心临床研究(AFCT)研究显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复合术式疗效优于单一术式。对于非阵发性房颤患者,在采取环肺静脉电隔离的基础上联合其他术式,能够提高中长期成功率。此外,严格手术终点能提升手术远期成功率——利用药物/电刺激来评估是否诱发房颤。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健步发展
自2010年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完成中国首例TAVR手术,目前全国累计完成TAVR手术400多例,近期效果满意。与欧美地区迅猛发展相比,TAVR在亚太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国产瓣膜的研发也较为火热,其中Venus-A临床疗效验证中。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规范TAVR的开展,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还发布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葛均波认为,基于中国老龄化进展和发病特点,TAVR将在未来有较大应用空间。
此外,MitraCip术、世界首个进入临床试验介入自膨胀肺动脉瓣膜、我国自主研发的LAmbre封堵器系统等的初步应用经验均显示安全有效。PARACHUTE China研究则初步证明国人心室内放“降落伞”安全有效。
此外,葛均波还回顾了中国心血管病领域在学术交流、规范诊疗、启发促进医生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他最后表示,心血管领域的创新与进取,是中国心血管医生永不能止步的,唯有如此,才有能力勾画中国心血管领域发展之蓝图。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146、010-8839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