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8 08:38:0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1次
在东方会2016主题演讲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就中国心血管病的防治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他强调,中国的心血管病防治重点在于“两防一救”,即预防冠心病、预防脑卒中,救治心肌梗死。
霍勇 教授
基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在全球的流行趋势,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25X25全球NCD防控目标指出,要在2025年前,要将因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NCD引起的过早死亡较目前相对减少25%。
其中具体到心血管疾病,要求将血压水平未达标的比例相对减少25%,至少50%的高危患者可获得多种药物治疗和医生指导,80%的基层医疗机构有用的起、会使用的基本药物和技术设施。
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将因NCD早死人数相对减少10%,平均期望寿命增加1岁。
霍勇指出,中国人口基数大,而且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要想达到防控目标并不轻松。他认为,中国的心血管病防治重点在于“两防一救”,即预防冠心病、预防脑卒中,救治心肌梗死。
其中,高血压是国人心脑血管疾病首位危险因素,要想做好“两防一救”,防控高血压极为重要。但近些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显著上升,虽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也有所改善,但仍然比例较低。要想达到WHO防控目标,一要做好一级预防减少高血压新发患者,而是要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
我国高血压也有其自身特点,研究显示,50%~80%的高血压患者为H型高血压,即血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同时升高,而这大大增加了脑卒中发生风险。
而霍勇等进行的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显示,在同样控制血压达标的基础上,依那普利叶酸片可进一步减少脑卒中风险21%。为此,霍勇在今年两会上就提议,将H型高血压诊治纳入慢病防控工程。
对于心肌梗死的防治,China PEACE系列研究显示,在过去10年里,虽然我国因STEMI住院人数显著增长,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广泛开展,但院内死亡率并无显著降低。
这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区域救治体系仍有待完善。而去年启动的中国急性心梗救治项目就是为此而来。
霍勇表示,启动这一项目就是希望通过急性心梗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建设,实现院前急救体系与医院无缝对接,提高心梗患者的转运效率和救治比率。他还表示这一项目将会持续改进,逐渐扩大。
他表示同时还要加强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以提高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率、缩短STEMI患者早期救治时间以及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医疗费用。
此外WHO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出院患者没有实施二级预防措施,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峻。霍勇表示,管理慢病人群需要充分应用各级医疗服务资源,以预防为主,做好防治结合。
“管理慢病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从中国人群心血管病的特点和重点抓起,提高各级医疗服务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实力,建立多级分工合作的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是控制慢病的重要策略。”霍勇总结说。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146、010-8839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