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银杏叶类药物不建议与这些药品联用,包括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苯地平、合心爽、尼卡地平…!

2016-09-13 10:03:5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5次

银杏叶制剂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值得注意的是,银杏叶制剂可能会与其他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银杏叶制剂对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药物的影响

 

银杏叶制剂,可竞争性地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膜受体结合,拮抗PAF的作用,从而对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都具有抑制作用。当银杏叶制剂与抗血小板药或抗凝血药合用时,应交待患者发生出血、瘀血、新发作头痛或视觉变化时,应及时告诉医生。

 

1.银杏+华法林

 

银杏叶制剂对服用华法林患者的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没有影响,但可增加出血风险。

 

病例报道:一位78岁女性,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后五年来一直服用华法林,但服用2个月银杏叶制剂后左侧脑出血,但凝血酶原时间没有显著变化。认为颅脑出血是银杏抗血凝作用引起的。

 

2.银杏+阿司匹林、氯吡咯雷、西洛他唑

 

银杏叶制剂对阿司匹林、氯吡咯雷、西洛他唑的抗血小板作用没有影响,但可增加出血或加重出血风险。

 

病例报道:1名70 岁的男性病人,因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服用阿司匹林(325 mg/d)3 年无异常事件发生,但1 周内增服银杏叶制剂40 mg、bid后导致虹膜至前房出血。停服银杏叶制剂,继续服用阿司匹林。三个月随访期内没有再出血。

 

3.银杏+非甾体抗炎药

 

银杏叶制剂不影响非甾体抗炎药的体内代谢和消除,但合用者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病例报道:1 名71 岁的老年病人以往每日服用布洛芬600 mg,加服银杏叶制剂4 周后出现严重颅内出血。

                            

银杏叶制剂对其它药物吸收、代谢和消除的影响

 

银杏叶制剂含有黄酮类和内酯类等多种活性成分,不同厂家间的成分、含量、比例有差异。研究表明,银杏叶制剂对肝药酶CYP3A4、CYP2C9、CYP2B6等有抑制作用,对CYP3A4、CYP1A2、CYP2C19等又具有诱导作用;也是P-糖蛋白底物。因此,银杏叶制剂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

 

1.银杏+硝苯地平

 

银杏叶制剂中黄酮类成分对肝药酶CYP3A4有抑制作用,可抑制体内硝苯地平的代谢,且随着银杏黄酮量的增加,硝苯地平代谢受抑制程度增强,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临床研究:22 名健康受试者先每日服用银杏叶制剂120 mg 共18 d、然后再服用硝苯地平10 mg,硝苯地平的血药浓度上升约50%。受试者的头痛、潮红和眩晕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单用硝苯地平受试者且心率加快。

 

2.银杏+奥美拉唑

 

银杏叶制剂可诱导肝药酶CYP2C19,增强奥美拉唑羟化代谢,奥美拉唑血药浓度以及疗效明显降低。银杏叶制剂对其它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也有类似作用。

 

临床研究:给18 名健康受试者服用奥美拉唑40mg,然后每日服用银杏叶制剂140 mg、bid 共12 d。结果奥美拉唑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分别减少38~232%和27~42%。

 

3.银杏+茶碱

 

银杏叶制剂对CYP1A2 很强的诱导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银杏叶制剂与茶碱合用,可增加茶碱的清除率,降低茶碱的疗效。

 

实验室研究:给大鼠每日服用银杏叶制剂100 mg/kg 共5 d。第6 日服用茶碱10 mg/kg,茶碱的血药浓度和AUC 分别降低约20% 和40%,清除率则增加70%。银杏叶制剂对静脉注射用茶碱也有类似作用。

 

4.银杏+地尔硫䓬、维拉帕米

 

银杏叶制剂中的黄酮类成分槲皮素是CYP3A4 和P-gp 的双重抑制剂,通过增加肠吸收及减少代谢,增强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的生物利用度及药效。

 

实验室研究:先给大鼠服用银杏叶制剂20 mg/kg、1 h 后再服用地尔硫䓬30 mg/kg,结果地尔硫䓬的AUC和最高血药浓度增加了1 倍,但对静脉注射用地尔硫䓬(3mg/kg)的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

 

5.银杏+尼卡地平

 

银杏叶制剂可显著诱导肝药酶CYP3A2,加快尼卡地平在体内的代谢。若病人长期使用银杏叶制剂,尼卡地平不能产生足够的降压效果。

 

实验研究:每日给大鼠服用银杏叶制剂,共2周,可使口服尼卡地平(30 mg/kg)的最高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降低约65%。明显减弱口服尼卡地平的降压作用。

 

来源:转载自“药评中心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