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22:11:54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7次
目前,介入封堵术已经成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治疗的常用方法,但近年来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逐渐引起关注。
贵州省人民医院刘晓桥等研究表明,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生血小板急剧减少与机体器官出血仅见于巨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其中封堵器两端的高压力差是主要原因。
研究显示,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组的患者没有出现血小板重度降低,以及机体器官出血时间。而动脉导管未闭组患者有7.74%出现血小板计数重度降低,3.87%出现机体器官出血,且仅发生在巨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
其中,血小板的急剧下降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48 h 发生,难以自行恢复,无一例发生血栓栓塞。出血以鼻衄及牙龈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
研究者介绍说,血小板低于50×109 /L 时机体器官有自发出血倾向,甚至危及生命。巨大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输血小板的时机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
研究还表明,动脉导管未闭组中,封堵器直径越大,术后血小板计数越低。
进一步分析发现,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越大则术后主动脉与肺动脉两端的压差就越显著,这种高压力差形成滤过封堵器的高速血流对血小板的冲刷性损伤,而这造成了术后血小板急剧减少。
研究者指出,术中选择恰当大小的封堵器保证封堵器与未闭动脉导管的贴合性与稳定性,提高封堵器内聚酯涤纶成份的密度与膨胀性,用聚酯涤纶纤维薄膜内衬并外包封堵器最大限度的减少封堵器上的分流通道或许是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防治血小板急剧下降的有效措施。
该研究共纳入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患者655例,包括10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100例室间隔缺损,465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来源:杨婷, 田野, 刘晓桥, 等.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急剧减少与机体器官出血的原因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993-99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