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8 08:53:3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7次
近期,锦州医科大学郝春燕、张瑜等发表研究称,利用心电监护辅助超声引
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末端位置的判断,临床效果良好。
研究者表示,心电监护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时可以根据心电图特征性P波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而无需拍摄X 线胸片。
研究者利用现有的置管材料当场制作简易连接器。本研究中是将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导丝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支撑丝通过肝素帽及生理盐水相连,直接将腔内心电图传递到另一端与导丝相连的RA 电极上,导丝、肝素帽、生理盐水都为无菌用品。
操作者可以根据心电监护仪上Ⅱ导联P 波的特征性改变来判断导管末端的位置。
当导管末端位于腋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头静脉时,P 波振幅与体表心电图无异;
当导管末端进入上腔静脉时,P 波振幅增高明显;正常体表心电图中QRS 波较P 波高。
当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与RA 交界处或RA 顶部时P 波振幅达到最高,与
QRS 波齐平甚至超过QRS 波。
当导管末端由RA 顶部进入心房中部和下部时,P 波振幅开始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负向P 波。
在置入过程中若没有出现P 波的改变时,可能提示导管末端不在中心静脉内,需及时在原无菌状态下调整导管。
若调整失败,置管后还需拍摄X 线胸片确定导管位置。
研究者对104 例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置管时利用导丝与心电监护仪RA 导联相连引出腔内心电图,根据P 波特征性变化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判断结果再与置管后根据X 线胸片判断的导管末端位置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心电判断法与X 线胸片判断法的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果一致率为96.2%,心电判断法的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100%。
因此,研究者认为,心电判断法可以代替X 线胸片判断法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对导管末端位置进行判断。而且心电监护与临床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结合可以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来源:张瑜,郝春艳, 王迎春. 心电监护在辅助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1009.
该专刊对国内外一年来4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146、010-8839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