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5 09:50:4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4次
今天分享一篇发表在《循环研究》的视点(Viewpoint)文章。文章的题目是《心血管细胞治疗的彼得原理——理论的看跌还是唱衰的理论》。
先来解释下什么是彼得原理。《彼得原理》是管理学家Laurence J·Peter在 1969 年出版的一本同名书,里面提出的 “彼得原理” 是指:在组织或企业的等级制度中,人会因其某种特质或特殊技能,令他在被擢升到不能胜任的职位,相反变成组织发展的障碍。
心脏干细胞治疗虽然提出很多年,也有些成功案例,但支持派和反对派的声音此起彼伏:比如有的研究证实包含内皮祖细胞的骨髓干细胞可以修复受损心肌,但是内皮祖细胞是否真的存在还在接受质疑,而且很少有实质获益的临床研究。作者指出,干细胞理论走到了彼得原理所说的不能胜任的位置。
那么,干细胞修复理论又将何去何从呢?
作者大胆提出,干细胞修复只不过是心肌损伤—修复病生理过程的中间环节,其中疼痛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其实,70年代的心脏病教科书就已经指出,胸痛为特征的冠心病常常伴随有炎症反应,比如粒细胞升高等,二十年后,这一现象则可被认为是骨髓衍生的祖细胞归巢、释放中性粒、单核和巨噬细胞,是心肌进行修复的反馈现象。
由此,作者提出了疼痛、骨髓动员和心肌修复的反应链,疼痛是心肌损伤的前哨,疼痛使得患者停止体力活动,以使心肌负荷降低,保护心肌进一步受损。
我们在心梗患者中常用的吗啡,可以阻断疼痛,但近期的研究却发现使用吗啡的患者死亡率可能更高,进一步提示阻滞疼痛减少骨髓动员,进而阻断了心肌修复进程。作者在后续的动物试验中也证实了这一猜想。
可见,每种理论在遇到瓶颈时(彼得原理中的不胜任岗位),往往应该跳出包围圈,多维思考。
来源:Spinetti G, Madeddu P. The Peter Principle in Cardiovascular Cell Therapy: The Decline of a Theory or the Theory of a Decline. Circ Res. 2016, 119: 1283-128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