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2 12:49:2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5次
许多事情可以重来,惟独生命和健康没有第二次。
北京天坛医院退休的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玄重教授,曾在某论坛上袒露了作为心血管病专家的健康“心”声,浓缩起来就是14句话。
1、多吃“神造”的食物,少吃人造的食品
什么是神造的?就是大自然赐予的。人造的就是违背自然规律,人硬把它造出来。比如反式脂肪酸,吃到人体内,会导致动脉硬化、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受损等。
哪里有反式脂肪呢?酥皮点心,吃着香香的、酥酥的那一层就是反式脂肪。炸鸡腿、炸鸡翅、汉堡包、冰激凌等也都是反式脂肪藏身地。
2、食品一成“精”,肯定不是好东西
比如,
糖精:煤焦油提取出来的,现在大家都不吃糖精了。
味精:加热到150℃后会变成致癌物,欧美国家基本不用。
鸡精:其实它和鸡毫无关系,就是味精加咸盐。
瘦肉精:吃了会引起心律失常。
3、要吃“彩虹食物”,红橙黄绿蓝靛紫,还有白和黑
白:就是牛奶、豆腐等;
黑:就是黑五类,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等。
4、快吃,吃出危险;慢吃,吃出安全
很多寿星都是瘦瘦的,他们共同的饮食习惯都是细嚼慢咽。而如果我们稀里糊涂把食物往嘴里一倒,5分钟就把饭全倒进去,总有一天要出事。所以说,放松心情,浪漫地吃;放缓速度,慢慢地吃。快吃吃出危险,慢吃吃出安全。
5、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
《黄帝内经》有“三有理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千百年来,这绝对是真理。
稳住心,管住嘴,勤动腿,做好了这三点,慢性病的病死率会大大减小。
寿命是从嘴巴省出来的,但没必要按照膳食宝塔那样去吃,每天吃多少克,多少卡路里,只要总体保持平衡就好。
6、一口污染空气,一口不清洁水,一口有问题食物,就成了“癌”
在医生看来,“癌”字三个口,是一口污染了的空气,一口不清洁的饮水,一口有问题的食物。恶性肿瘤的形成,是一个比较慢长的癌变,等这些不干净的“三口”东西堆积成山时,不就成癌了吗?
7、保持最佳状态,就是抗衰老
真正的抗衰老,应该从每个年龄阶段开始,保持当下的最佳状态。你今天把烟戒了,少喝一点酒,不就是抗衰老么?
8、从西游记中体味人生真经
白龙马——心猿意马,不斤斤计较;
孙悟空——空字是人生的第一境界;
猪悟能——做些该做的实事,一个人应该具备为社会贡献的能力;
沙悟净——心净能够防百病。
观——善于观察生活,注意学习积累;
世——明白世道人际,待人充满真情;
音——滤杂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菩萨——有菩萨心,满腔热情关爱众生。
9、不要十分快乐,只要八分就行
情绪波动,在正常范围内,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即使是负性情绪,淡淡的哀愁、隐隐的心痛、适度的愤怒、理智的恐惧,只要在合理范围内,都对身心健康有好处。
适度的愤怒:非常好,是一种情绪,愤怒是一种能量,你这个人不会怒,早晚要憋出问题了。当然不要随时发脾气,要注意时间、场合、对象。
适度的恐惧:也是好的。我们起码要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大自然和谐。
10、欲望合理,适度拥有,知止长乐
欲望只有在合理的范围内去满足它,才能缓解它。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者,都有强烈的欲望,欲望有激发创造力、竞争力,以及审美热情等正面效应。有欲望,用在事业上会是成功的动力,用在享乐上是陷阱,因为欲壑难填。
其实名利本身是件好东西,人活着如果不为名利所累,可能要为生计所累。大多数人爱名利,就是为了摆脱寻常生活的烦恼。试想从小就淡泊名利的人,他这辈子干什么事能有动力?合理所得,适度拥有,知止长乐。
11、既要“酸葡萄心理”,又要“甜柠檬心理”
酸葡萄心理:就是伊索寓言里的狐狸,够不到的葡萄就是酸的,不值得吃,就是珍惜自己有的。
甜柠檬心理:我有的东西,哪怕是柠檬也是甜的。
人若有一百岁的境界,八十岁的襟怀,六十岁的智慧,四十岁的意志,二十岁的激情,两三岁的童心,就太好了。如果再加上六十岁的人,四十岁的心脏,那你就更棒了。
12、健康生活的四个境界
无知无为:生于无知,死于无知,自认命;
有知难为:透支健康,我以青春,赌半生;
有知不为:人性弱点,知易信难,行更难;
有知有为:行动起来,健康长寿,不是梦。
13、多使用大拇指来鼓励别人、激励自己
拇指经常上翘,鼓励效应奇妙;
食指尽量少伸,是对别人指教;
中指自然弯曲,对人才有礼貌;
环指戴上钻戒,想把爱人套牢;
小指偶尔有用,可把耳朵掏掏。
14、年轻时率性生活,代价是晚年的折磨
很多人年纪轻轻就腰酸背疼,为什么?因为脊椎生理结构决定了不能整天趴在桌子上打电脑,而是要像祖先那样,每天都要做各种活动。
很多青年人认为自己离危险还远着呢,但是北京去“八宝山”的30%是中青年人。有许多人,平常没时间去医院,总有一天,别人会把您送到医院。世界各国都是硬汉短命,而平常对自己的身体关注、经常去医院的人往往会长寿。
来源:人民日报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