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老年患者低钠血症的诊治中国专家建议十大要点:≥60岁者有近50%患低钠血症,增加病死率

2017-02-08 09:00:1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0次

低钠血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可达15%~30%,其中在≥60岁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有研究表明近50%。而这会增加老年人跌倒和骨折风险,诱发各种基础疾病和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增加病死率。

 

解放军总医院李小鹰等专家近期发布的《老年患者低钠血症的诊治中国专家建议》指出,要重视老年人群低钠血症的临床诊治。这份建议要点如下:

 

1. 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低于135 mmol/L,伴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改变的临床状况。

 

2. 低钠血症的治疗应根据病因、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发病快慢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强调个体化,但总的治疗措施包括:对症治疗;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祛除诱因;治疗并发症。

 

3. 严重症状低钠血症需紧急处理(图1)。对于急性严重症状低钠血症,血钠的纠正速度不必严格限制,也不必降低过度纠正引起的血钠升高。

 

严重症状低钠血症处理流程

 

其中,对于体重异常患者,可考虑2 ml/kg3%高渗盐水输注,不必限于100 ml;因脑功能恢复需要时间,且应用镇静剂、插管等均会影响判断,因此不必要求重度低钠血症患者症状立即恢复;如果患者同时有低钾血症,纠正低钾血症则可能使血钠增加。

 

4. 中度症状低钠血症应给予有限的高渗盐水、等渗盐水、口服钠盐、限水或普坦类药物治疗。检测血钠浓度,如果血钠浓度增加,但症状不改善,建议寻找其他能解释症状的诊断;如果对因治疗中血钠进行性下降,建议如严重症状低钠血症一样管理。

 

5. 无症状的慢性低钠血症,不推荐以单纯升高血钠浓度为目标的治疗。

 

6. 慢性低钠血症的纠正不宜过快,否则可导致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ODS)。治疗过程要注意:

 

易患ODS的高危因素包括:血钠浓度≤120 mmol/L/或低钠血症持续时间>48 h;低钾血症;饮酒;营养不良;肝病晚期。

 

②治疗目标:每日血钠升高的速度为4~8 mmol/L24 h10 mmol/L48 h18 mmol/L72 h20 mmol/L,直至血钠浓度达到130 mmol/L


老年人实际治疗目标更应保守,即血钠升高速度24 h 6~8 mmol/L48 h12~14 mmol/L72 h14~16 mmol/L如果有ODS高危因素,任意24 h血钠纠正不超过5 mmol/L

 

7. 慢性低钠血症过度纠正处理:

 

如果24 h血钠增加幅度>10 mmol/L48 h18 mmol/L,建议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血钠并停止积极的补钠治疗;

 

②在严密监测尿量和液体平衡的情况下口服补充水分或输注10 ml/kg 5%葡萄糖溶液,输注速度3 ml·kg·h-1

 

持续输液治疗,每小时复测血钠水平,直至血钠降至目标值;


上述处理仍不能改善,可以考虑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4 mgq6h)治疗24~48 h

 

8. 等容量低钠血症是老年人最多见的慢性低钠血症,其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是其最常见病因。

 

限制液体量是SIADH轻中度患者最常用、最佳及危害最少的一线治疗,但若限量24~48 h后血钠无升高迹象或不能耐受,应给予药物治疗。


托伐普坦因,建议起始剂量从7.5 mg起始,如48 h后血钠浓度仍低于135 mmol/L或升高幅度低于5 mmol/L,可加量至15~30 mg

 

9. 对于伴有少尿的急、慢性肾衰竭或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及无尿的低钠血症患者,可能需要采用血液净化治疗。

 

10. 预防方面,对于有低钠血症老年患者应定期监测电解质,不要过度限盐或采用“无盐饮食”。

 

此外,老年人应用如噻嗪类利尿剂、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一些抗抑郁药时,更应严密监测血钠浓度,及时减量或停用;避免使用对肾脏、尤其是肾小管有毒性的药物。

 

老年人运动过程中补充等渗液体而非低渗液体能够预防运动相关性低钠血症。

 

来源:《老年患者低钠血症的诊治中国专家建议》写作组. 老年患者低钠血症的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6, 35: 795-80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