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1 11:23:5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7次
2017年3月31日,第十五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7)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今年是CIT举办十五周年,是特殊而又值得纪念的时刻。十五年的风雨兼程见证了中国心脏介入治疗的光辉历程。
开幕式在一场短片中拉开帷幕。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CIT共同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Martin B. Leon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EuroPCR大会主席William Wijns教授,中华医学会王大方副秘书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大会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主持。
大会主席高润霖院士开幕致欢迎辞
大会秘书长徐波教授主持CIT开幕式
高润霖院士回顾了CIT大会十五年的发展历程。经过14年发展,CIT规模不断扩大,参会人数从最初的8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人,学术水平逐渐提高。自2003年召开第一届CIT以来,2005年、2006年TCT、EuroPCR分别与CIT合作设立“国际合作学术日程”,2011年CIT与TCT正式成为合作伙伴。
CIT已成为国际和国内多学科学术交流的窗口、促进创新和转化的平台、增进同道友谊的桥梁。聚焦CIT发展的第二个十年,CIT继续延续“合作,创新,转化”主题。高润霖院士概述了今年 CIT将展现的内容:162个专题会议,1400多名讲者进行演讲,会上将发布13项最新临床研究结果,45个手术转播,600多篇摘要以及更多文章的交流,内容涉及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主会场还将有TAVR、左主干病变等手术转播。CIT APP将为与会者带来更便捷的参会经验。
大会共同主席Martin B. Leon教授开幕致辞
CIT共同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Martin B. Leon教授在欢迎致辞中指出,他非常重视与CIT的合作,也为能来参加会议感到荣幸,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发展的速度和数量非常令人惊讶和赞赏。相信,在未来几年中,中国的PCI发展也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高润霖院士在TCT 2016获得了TCT终身学术成就奖。Leon教授展示了高润霖院士及其所在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对中国和世界介入治疗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1986年高润霖院士带领团队完成中国第一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2016年阜外医院共完成18 000多例PCI,这是世界第一的数量。在数量上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2017年是第十五届CIT,CIT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具有教育性的介入治疗大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教授开幕致辞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与会的各位联合主席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道的感谢。葛均波院士指出,15年前,高润霖院长创立了CIT,徐波教授也为CIT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CIT平台从最初建立时仅重点关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到现在发展为不仅关注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同时也关注冠状动脉影像学、瓣膜置换,并对创新的重视逐步提高。高润霖院士创建的CIT平台为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并将帮助中国的介入心脏病学医生,逐渐提高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水平。
EuroPCR 大会主席William Wijns教授
CTI大会同时也与EuroPCR会议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EuroPCR大会主席William Wijns教授代表EuroPCR进行开幕致辞。他指出,CIT中“C”代表“合作”,在今天,人类更需要的是合作来分享我们的未来,对于非常小但是很重要的介入治疗领域也应如此;“I”代表“革新”,创新也是我们进行发展的核心;“T”代表转化,中国在过去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中国融汇了重要的文明,关注东方和西方文明的交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去理解。最后,Wijns教授代表EuroPCR会议预祝CIT成功举办,今后加强交融合作。
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大方先生开幕致辞
中华医学会王大方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谈到,心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我国不仅取得了普及而且技术水平也逐渐与世界接轨。CIT在2003年举办了第一届,14年来,从国内较大的心血管介入会议已发展成为亚太领域心血管介入治疗规模最大的教学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国内的心脏介入医生能够牢牢掌握国际前沿信息和技术,同时向国际同道展示中国介入治疗的发展和成功。相信,本次大会通过国内外专家的交流,将会议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教学和临床应用。
来源:转自“国际循环”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