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大会执行主席吴书林:广东电生理技术有自己的特色

2017-04-07 08:55:3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6次

大会执行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吴书林教授


广东电生理领域硕果累累

 

记者:广东省在心脏电生理研究领域做了哪些创新性的探索研究?取得哪些成就?

 

吴书林: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特别是电生理领域,整体与全国相似,同时也兼具特色。在室上性心动过速领域,积极推动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下指导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在室性心律失常领域,有以下几方面的成果:(1)探索了经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替代途径消融三尖瓣环附近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技术。相较传统治疗入径,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射线曝光时间、手术急性成功率而且未增加明显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

 

(2)提出通过房间隔穿刺顺行途径消融主动脉窦下方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技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急性成功率,减少了不必要的心外膜的尝试。

 

(3)提出了一种根据患者窦律下的左室间隔面左后分支区的局部基质异常,并针对该基质行基质改良术,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能再诱发心动过速。该技术攻克了心动过速不能诱发、消融损伤过大等治疗困难。

 

(4)首创的肺动脉瓣上倒“U”技术标测并消融肺动脉瓣区域的室性心律失常。该项技术是传统右室流出道消融策略强而有力的补充。结果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

 

(5)对高消融风险的His 旁室性心律失常也探索出了起搏夺获量化消融风险的治疗方式,解开了该区域消融的封条。

 

(6)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内外膜联合治疗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尤其对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内外膜联合治疗经验的探索,大大降低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复发率。

 

在房性心律失常领域,在心房颤动的杂交治疗技术中不断对手术方案、适应证的选择、手术的术式以及治疗的终点进行着探索,并提出了具有广东特色的技术流程。对于外科术后、房颤术后等复杂的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与治疗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为进一步攻克该类心律失常提供了治疗依据。

 

在缓慢型心律失常领域,探索了直接希氏束起搏技术,能显著降低起搏阈值、优化室内传导、提供中远期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低剂量或无射线辐射电生理操作条件成熟

 

记者:绿色心脏电生理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今年南方会也设置了绿色电生理研讨会,请您谈谈目前绿色电生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吴书林:心内电生理技术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医生们和患者也在承受着X- 射线辐射造成的严重后果,如肿瘤发生率的升高,以及为了防护射线辐射而不得不“披挂上阵”所带来的劳累、不便,甚至病痛。

 

近年来,关于射线辐射对医生和患者的损害不断见诸报道,射线辐射的危害正逐渐引起广大电生理医生的重视。而三维电解剖标测、磁导航、ICE、机器人辅助技术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医生尝试摆脱对射线辐射的依赖。CARTO、Ensite 技术日渐成熟,其精确度不断提高,模拟构像的空间定位与实际解剖位置的差异越来越小。

 

随着持续有效的探索和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熟练的术者已经能够大大降低了对射线的依赖,他们可以借助各种三维技术、心内超声技术等非X- 射线技术的支持,完成心脏各个腔室的建模,并在此基础上,在非射线的指导下完成心律失常的标测和消融。磁导航技术的出现,使得医生可以基本不应用X- 射线设备指导手术,而且心肌穿孔、心包填塞的风险大大降低。

 

此外,导管可视化与FAM等快速建模方法的出现,使得医生可以在无X- 射线的条件下操作导管,大大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目前实现低剂量甚至完全无射线辐射下进行电生理临床实践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并且已经有许多医生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和令人鼓舞的成果。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