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7 09:16:5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9次
昨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资深记者王志安应邀出席南方会,从媒体人的视角对当下的医患冲突进行了剖析,并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资深记者王志安
王志安表示,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内行和外行需要多沟通。如果总是内行之间沟通,社会就容易出问题。内行与外行之间的沟通,媒体起着很重要的中介作用。
王志安认为,我国当前的医患冲突有三个特点。首先,很多医患纠纷表面看是医患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当下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宣泄。随着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出现,很多患者希望得到治疗,但往往又因为费用昂贵而得不到治疗。然而,很多患者不理解这种新的医学伦理和当前医疗制度造成的体系。
其次,绝大多数情况下,医患矛盾的对立者处于社会底层,因此社会舆论本能地同情患者。
第三,媒体在报道医患冲突时,多数站在患者角度。自媒体时代,很多医生开始从专业角度进行科普,尽管这有助于让大众理解一些医患冲突,但对于减少医患纠纷没有明显的效果。
王志安指出,转型社会的矛盾在于价值观的对立和冲突。一种价值观来自于主流话语体系,比如警察是抓坏人的,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城管是维护治安的;而来到微信朋友圈,价值观截然相反:警察的形象是刑讯逼供,医生的形象是拿红包,城管的形象是打小贩。这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任障碍,成为一系列社会冲突的源头。
长期以来,社会现实和医疗发展间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对立和冲突,包括长期宣传的“看病贵、看病难”及老百姓心理期望之间的冲突。实际上,从全球范围或者我国当下的收入水平来看,得不出“看病贵”这个结论;而“看病难”主要是优质医疗资源下看病难。
王志安表示,要想解决这种医患对立,首先医疗体系尤其大医院尽量不要过度宣传医疗奇迹类的事件,这会让广大患者迷信这种治疗效果和大医院。
其次,患者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西医体系是西方舶来品,老百姓对这种现代医学体系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对媒体记者进行基本的医学知识培训至关重要。我国绝大多数报道医学问题的记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也缺乏专业人士的意见指导。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40指南解读一刊打尽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