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9 09:29:5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1次
有一种病,既是心脏疾病,又是原发恶性肿瘤,而且临床误诊率较高,这就是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那么如何更好准确诊断出这种疾病,或者说这种病到底都有哪些特点?
北京朝阳医院吕秀章、孔令云等就此对中国内地35年共186例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他们发现,这种疾病可累及各个年龄层,其中主要目标为中壮年男性,男女患病比率近2:1。
就临床症状而言,最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占65%以上。另有28.9%的患者合并心脏填塞,10.8%的患者并发缩窄性心包炎。
在诊断方面,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常会迷惑临床医生。研究显示,186例中有65例被误诊,甚至有88例次同一患者被误诊为多种临床疾病的情况。
在误诊患者中,多被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61.5%),其他还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肺癌、淋巴瘤等。还有15例为影像学误诊,以纵膈占位(11/65,16.9%)最常见。
在临床辅助手段及实验室检查方面,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分析有助于确定诊断。
该研究也再次证实了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的高度侵袭性:住院死亡率超过30%,出院后6 个月死亡率近75%。
让人遗憾的是,研究未发现对病死率有预测价值的临床、影像或病理学指标。而且该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者指出,个体化、综合治疗有可能改善预后。
该研究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共收集到1981~2015年内地报道的186例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病例。
来源:孔令云, 王晶锐, 孙兰兰, 等. 中国内地35 年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临床、影像、病理与预后汇总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1005-100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