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党爱民:优化老年高血压管理的七个要点

2017-11-28 10:59:39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4次

我国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57.2%,治疗率有52.6%,但最终控制率仅17.9%。如何更好提升老年高血压管理质量?近期阜外医院党爱民、吕纳强等在我刊发表了述评。

 

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值争议较大。目前我国指南推荐,推荐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90 mmHg 以下,如可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至140/90 mmHg以下,强调在患者能耐受降压治疗的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

 

作者梳理相关临床试验指出,老年及高龄老年可从降压治疗中获益,强化降压在可耐受的老年人群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风险,但理想血压控制要个体化平衡治疗获益与风险。

 

在策略上,作者指出必须采取个体化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策略,对老年高血压控制过程宜采取逐步分阶段达标,兼顾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并存疾患。具体如下:

 

1.非药物治疗是老年高血压防治的基石,应该贯穿于血压管理的全程。

 

2.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以降低收缩压为主,避免过度的舒张压降低,治疗过程中注意根据患者衰弱状况优化药物选择,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3.尽量选择长效制剂。

 

4.利尿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均可作为初始选择的药物,但不建议β受体阻滞剂单药治疗用于没有强适应证者,但应合理应用于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等老年患者。

 

5.单药不能达标时,可联合治疗,推荐的优化联合治疗是:利尿剂与CCB、ACEI/ARB的联合;CCB 与ACEI/ARB 的联合。

 

6.用药时,应考虑基线血压水平、并存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合并症,合理用药,高度关注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7.老年患者综合评估及管理,不仅要考量患者个体心血管风险,还需将衰弱评估纳入。通过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运动处方等,改善生活机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其临床获益最大化。

 

来源:党爱民,吕纳强. 迎接挑战,优化老年高血压的管理.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937-93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解读增刊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