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1 10:59:44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6次
日前,一家网站调查了约15000名职场精英,发现排名前三的过劳肥行业分别是互联网、广告媒体、金融,其余依次为零售、汽车及零配件、化工、房地产、医疗、生产制造、电子半导体。
CCTV也称,“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工伤”!!!
悲催的是,医务人员也在过劳肥之列。
医务人员的胖可与夜班脱不了干系。我国香港学者对28项研究进行了分析,发现与正常上班者相比,夜班工作者的超重/肥胖风险升高23%。长期值夜班者,更容易超重或肥胖,而且常常为腹型肥胖,也就是变成“苹果型”身材。
过劳肥究竟算不算工伤?
有相关部门称,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因为一些不规范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造成过劳损、椎间盘突出、过劳肥,甚至是过劳死,这些症状是否属于工伤,不能一概而论。
因工作的环境、状态造成身体伤害的,如果属于职业病的范畴,则列入工伤范畴,但不包括椎间盘突出、过劳肥等。
但对医务人员来说,过劳肥只是小事,真正是大问题的是过劳死。
一项研究根据网络的新闻,整理发现,2013年有6人,2014年16人,2015年则为24人过劳死。30-39岁年龄段的医生最多。
对于医务人员的过劳死,相关人员称,过劳死这一情况比较特殊,在视同工伤的条款里,有一项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如果满足这一情形的过劳死,也可认定为工伤。
总体而言,工作时间延长,生活不规律,还会增加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可能致癌、损伤生育能力、加速衰老、升高血压和血脂。最危险得是,还增加车祸风险。
长期值夜班危害大,英国史上最大规模医生集体罢工爆发。罢工的原因之一就是,抗议卫生大臣仿效中国增加医生工作时长,让医生实行轮班制。
在超长的工作时间和超强的工作压力下,医务工作者无法拥有合理的作息时间。医生都是用生命在上班!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