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1 10:59:44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6次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的普遍老龄化,老年高血压已成为老年期主要疾病负担。
如果以60 岁作为老年的界限值,根据诊室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或服用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50%,即每2 名老年人中就有1 人患有高血压。
那么,老年高血压该如何诊断和治疗?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在本刊撰文指出,由于老年高血压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特点,诊断和评估需要更加强化的血压监测,最好能够进行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如果24 小时平均收缩压≥ 130mmHg 或舒张压≥ 80 mmHg;或者白天平均收缩压≥ 135 mmHg 或舒张压≥ 85 mmHg;或者夜间平均收缩压≥ 120 mmHg 或舒张压≥ 70 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
如果不能耐受或没有条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进行系统的家庭血压监测作为替代。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各测血压2 次,连续5~7 天,平均收缩压≥135 mmHg 或舒张压≥ 85 mmHg,也可诊断高血压。
王继光教授指出,老年高血压危害极大,可导致严重的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积极控制血压,特别是控制到达标水平,可显著降低靶器官损害及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对大部分老年高血压而言,可将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 以下。对于80 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适当放宽血压至<150/90 mmHg。
我国2010 版高血压指南建议,≥ 6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 mmHg。65~80 岁老年人群持续扩大,应考虑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 以下,以充分发挥降压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使用5 大类降压药物,即利尿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选择α1 受体阻滞剂。
在选择药物时,应优先选择使用每日1 次服药可控制24 小时血压的长效药物,不仅降压作用更加平稳,而且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如果单药治疗血压不达标,则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但不论单药,还是联合治疗,如果还没有实现降压达标,都应考虑增加剂量至足剂量。
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慢性合并症,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疾病等,以及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如蛋白尿、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王教授强调,对于收缩压在140~159mmHg 而舒张压<90 mmHg 的1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目前缺乏安慰剂对照的降压治疗临床试验证据,许多临床医生在启动降压治疗时仍有很大疑虑,因此仍需在这一人群中开展深入的临床试验研究。
来源:王继光. 老年高血压现状与问题.中国循环杂志, 2017,32: 1049-1051.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