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Circulation刊登文章称:Meta分析是假新闻?

2017-12-05 13:16:4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5次

近期Circulation最近发表一篇文章,对Meta分析进行了批评。该文章的题目是:Are Meta-Analyses a Form of Medical Fake News?意思是说,Meta分析是一种假新闻吗?

 

作者认为Meta分析只是一个观察性研究,因为作者做的并不是原始工作。

 

Meta分析比较简单粗暴——并不需要对每一项研究都了如指掌,而是在筛选文献时,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采取恰当的统计模型对结果予以合并;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仅仅依赖方法学上的质量并不能忽略这些研究结果的差异,而这是大多数Meta分析作者认为理所当然的——方法对了,结论自然没问题!

 

事实上,Meta分析仅仅是一种合并数据的方法,并根据原始研究的样本量大小予以加权,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原始研究的质量(不单单是论文发表时的质量评价)。

 

一项大样本研究可能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并不理想,同时会受到来自缺失或问题数据的困扰,但是在Meta分析的效应值合并时却占据较大的权重;然而,另一项无可挑剔的小样本研究却因为结局事件发生数较少,被给予较小的权重。

 

Meta分析增加了结果估计的精度(合并多项研究增加了样本量),但是这并不代表会获得一个较高的准确度。问题是,为了获得这样一个更窄的置信区间,我们可能盲目地将不同设计、不同剂量或给药周期等存在明显差异的研究进行合并。

 

这有点儿类似于评价一个球队的季后赛表现,目光紧紧盯着几项比赛第一局结束时的比分差异(数据至上),不去关注场上比赛的两队到底是谁,球队策略是否差异(先发制人vs.后程发力)。

 

使用这种方法来判断某一个球队在整个季后赛表现如何,其结论可能会贻笑大方——全面分析一个球队过去一整年的表现,要比仅仅观察几局比赛结果更有说服力。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者认为相比某些Meta分析,一项大型的、设计合理的、高质量完成的研究的结果更靠谱。这个结论并不奇怪,因为这些Meta分析只能产生假说,我们更期望能通过有确证性的RCT来检验这个假说。

 

除此之外,即便所有的Meta分析都按照规范,严格执行纳入和排除标准,没有方法学上的问题,但是仍有某些问题是需要额外予以关注的。

 

1Meta分析的结论不应该依赖于小样本事件

 

我们常常认为对于结局事件发生例数较少的研究,通过Meta分析合并这些研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分析思路。即使这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合并分析的总事件例数仍然尤为重要。

 

假设纳入10项研究,每一项研究的结局事件数都小于5例,最后Meta分析也只能依赖于不足50例的结局事件予以合并估计。即便这种估计比单独看每一项研究要更加精确,但是依赖于如此少的结局事件仍无法提供一个可靠的结论。一项Meta分析要想得出一个稳定的、可信的估计,总的事件数应该在200-300(事实上,有多少Meta分析达到这一标准呢?)。

 

2、警惕那些依赖间接比较研究的Meta分析

 

头对头(Head to Head)临床试验是一种常见设计方法,是以临床上已使用的药物或器械为对照的临床试验,目的在于比较两种已经确认有效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后者)。我们在做Meta分析时,想要比较AB两种治疗方法哪一种更优秀,纳入头对头临床试验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如果无法获得这样的数据呢?有的研究者尝试纳入间接比较的研究来估计两者之间的差别,比如,某项原始研究分别比较了ABC与共同对照D之间的疗效,就是没有比较AB,此时可以尝试把这类研究中的AB都提取出来,各自合并后再做比较。

 

然而,这样一种分析思路并不见得会得到一个靠谱的结果。例如,一项依赖间接比较的Meta分析发现萘普生比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更安全。然而,在随后的一项大型确证性临床试验当中,并没有观察到萘普生有任何安全性方面的优势

 

3Meta分析不应该纠缠于那些已知的结论

 

Meta分析的价值在于比那些简要汇总数据能提供更多信息。比如,多项大型临床试验都证实3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可降低接近35%的全因死亡风险。

 

当然可以针对β受体阻滞剂在全因死亡方面有多少优势开展一项Meta分析,但是这样的一项Meta分析并不会增加多少新的高价值信息,何况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能推论到其他β受体阻滞剂。一些Meta分析仅仅反复证明了已知的结论,反而掩盖了本可以通过描述发现的有意义的差异(数据合并非万事大吉)。

 

一个能够提供新发现的Meta分析才是有价值的,当然这也同时需要纳入足够多的高质量的原始研究,只有这样其可靠性才能超过单一的临床研究。然而,对于Meta分析是否更有优势的观点必须最终依赖于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过去几十年没有Meta分析,我们对于医学的认知会与现在不同吗?

 

来源:

1、医咖会

2Milton Packer. Are Meta-Analyses a Form of Medical Fake News? Thoughts About How They Should Contribute to Medical Science and Practice. Circulation, Nov 2017.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解读增刊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