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7 10:28:59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4次
近期,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在强片迭出的贺岁档接连夺冠,上映12天累计票房已突破9亿,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文艺片。关于善良和人性的讨论也引爆网络。
近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专题研究也揭示,吃亏是福,不是安慰是现实!
在现实世界的决策中,我们时常会采取或接受一个明显导致损失的选项,例如选择“无酬加班”这种“吃亏”行为。
中国古语“吃亏是福”,并大力推崇这类行为。那么,为什么这一古老的信念能得以流传并被社会所接纳?为什么人们愿意主动选择“吃亏”?“吃亏”是能够带来现实中的真金白银,还是只是个心理安慰?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李纾研究组与山东师范大学博士赵翠霞,共同探讨吃亏倾向和福报之间的关系,揭示“吃亏是福”这一古语的现实价值。
为探索“吃亏是福”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基于世界成功人士的吃亏轶事,编制量表用于测量“吃亏程度”。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了“吃亏”和“福报”之间的关联,即验证在选择吃亏之后,人们能否真的在一个不可预期的生活情境中得到好回报。
具体而言,“福”可分为“物质”与“精神”之福,“报”的时间可分为“现在”与“将来”,科研人员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对吃亏和福报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研究表明,被试的吃亏程度得分能够正向预测其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和主观幸福感,且年龄调节了吃亏程度得分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回溯研究的结果表明,回忆的过去吃亏程度得分与现在高水平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相关,且这一效应伴随回忆时间点与现在时间间隔的增长而增强,即回溯的过去吃亏程度得分对将来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的预测作用表现出时间滞后性和累积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吃亏不仅会带来当下的精神福报,而且会带来现在和将来的物质福报,提示“吃亏是福”不是传说,而是货真价实的现实。
研究提供了现实世界中洞察短视决策和长视决策关系的新视角。于个人而言,这些发现可启迪初步踏入社会的年轻人,选择他们终身受用的生存法则。
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