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9 15:08:0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8次
近期,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共同制定的《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正式发表。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
共识指出,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定义为老年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定义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老年高血压有十大特点
1.收缩压增高为主
老年人收缩压随增龄升高,舒张压在60岁后呈降低趋势。
2.脉压增大
即脉压>40 mmHg,老年人的脉压可达50~100 mmHg。
3.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的变化明显波动。血压波动增加了降压治疗的难度。血压急剧波动时,心脑血管事件及靶器官损害可显著增加。
4.清晨高血压多见
5. 体位性低血压
从卧位改变为直立体位(或至少60°的直立倾斜试验) 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同时伴有头晕或晕厥等脑循环灌注不足的症状。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或使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及精神类药物时,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因此要注意测量卧、立位血压。
6.餐后低血压
进餐后2 h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餐前收缩压≥100 mmHg、餐后收缩压<90 mmHg,并于进餐后出现头晕、晕厥、心绞痛等低血压相关症状。
7.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非杓型)或>20%(超杓型),甚至夜间血压反较白天升高(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可达60%以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
8.诊室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指患者就诊时由医生或护士在诊室内所测血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而在家中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不高的现象。老年人诊室高血压常见,易导致过度降压治疗。对于诊室血压增高者应加强血压监测,鼓励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必要时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是否存在诊室高血压。诊室高血压患者常伴有代谢异常,心脑血管风险增加。
9.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
老年高血压常伴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部分患者多种疾病并存。老年患者脑血管病常见,应注意筛查和评估。若患者存在≥70%的双侧颈动脉狭窄或存在严重颅内动脉狭窄,过度降压或血压波动可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险。
10.有些高血压容易漏诊、误诊
(1)继发性高血压:如肾血管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嗜铬细胞瘤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导致高血压或使高血压加重,表现为夜间睡眠或晨起血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
(2)隐匿性高血压:诊室血压<140/90 mmHg,家庭自测血压收缩压≥135 mmHg和(或)舒张压≥85 mmHg;动态血压监测日间收缩压≥135 mmHg和(或)舒张压≥85 mmHg。
(3)假性高血压:是指袖带法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收缩压增高≥10 mmHg或舒张压增高≥15 mmHg,多见于严重动脉硬化老年患者。
降压治疗目标及诊治流程
总体上,≥65岁老年人推荐血压控制目标<150/90 mmHg,若能够耐受可降低至140/90 mmHg以下。
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建议采取个体化、分级达标的治疗策略:首先将血压降低至<150/90 mmHg,耐受良好者可降低至<140/90 mmHg。年龄<80岁且一般状况好、能耐受降压的老年患者,可降至<130/80 mmHg;≥80岁的患者,建议降至<150/90 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 mmHg。
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降压治疗应慎重,不应过快过度降低血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 mmHg。过度降压会增加老年人晕厥、跌倒、骨折和死亡的风险。
伴有缺血性心脏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强调收缩压达标的同时应关注舒张压,舒张压低于60 mmHg时应在密切监测下逐步达到收缩压目标。
多数患者需联合使用两种或以上降压药才能达到降压目标。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或种类,逐步使血压达标,避免降压速度过快。
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流程
降压药物治疗的选择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理想降压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1)平稳、有效降压;(2)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3)服用简便,依从性好。
临床常用的钙拮抗剂(CCB)、利尿剂、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的初始治疗。应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并存疾病、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等个体状况选择降压药物。
老年高血压合并疾病的降压治疗
当单药常规剂量不能达到降压目标时,应联合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可根据老年个体特点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可协同增效、减少不良反应。固定复方制剂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来源: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 中华内科杂志, 2017, 56(11): 885-89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