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4 09:13:37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0次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医疗技术和服务提升以及各项全民干预措施逐步实施,中国居民的主要慢性病死亡和期望寿命得到了大幅改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等发表研究,预计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影响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其所造成的死亡占慢病总死亡的52.6%。
相比2013年中国慢性病的死亡例数和死亡率,2030年死亡例数和死亡率将分别增长43.1%和40.0%。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死亡例数增长103.3%,死亡率增长98.8%)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例数增长85.0%,死亡率增长81.0%)增长速度最快。
至2030年,如果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高BMI、高胆固醇、高血糖和体力活动不足)均实现WHO提出的控制目标,则可避免263.1万例死于慢性病。
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数将会分别减少近43.4万和91.7万例(共135.1万例)。
如果仅单个危险因素控制达标,血压、吸烟和BMI是对慢性病死亡的影响最重要3个因素,可分别减少死亡148.4万例、71.7万例和27.4万例。
其中,血压控制对缺血性心脏病(减少死亡66.2万例)和出血性脑卒中(减少死亡44.9万例)死亡影响最大。
吸烟控制对肺癌(减少死亡25.1万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减少死亡20.1万例)死亡影响最大。
BMI控制对缺血性心脏病(减少死亡8.6万例)和高血压心脏病(减少死亡4.5万例)死亡影响最大。
如果危险因素暴露按1990~2013年的变化趋势发展,到2030年,中国居民期望寿命将达到79.0岁,比2013年增加3.3岁;15~64岁劳动力人口损失为193.2万名。
如果危险因素暴露均达标,期望寿命将增至81.7岁,劳动力人口损失将降至146.7万名;血压、吸烟和BMI控制对提高中国期望寿命(分别为4.9、4.0和3.8岁)、减少劳动力人口损失(分别为63.0万、49.6万和44.0万名)影响最大。
来源:曾新颖, 李镒冲, 刘江美, 等. 危险因素控制对203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期望寿命和劳动力损失的影响估计.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 51(12):1079.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