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6 09:35:38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4次
今天的主角是造影剂。病例由中日友好医院CCU的韩镜提供。
一位八旬老妇,因诉“间断胸闷、心悸、气短3个月”就诊。
经一系列检查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高血压2级(高危)。
患者在行冠脉造影过程中20分钟时,欲拔除动脉导管时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左侧肢体肌力为0,双眼向右侧凝视。
脑血管疾病还是其他?
50分钟后双侧颈动脉造影结果显示,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未见狭窄及出血,患者意识恢复,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4 级。
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多发高密度影,头颅动脉成像未见大血管阻塞,但头颅核磁共振(MRI)未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信号。造影剂脑病逐渐“浮出水面”。
之后患者转入CCU后,当天到次日,陆续出现癫痫发作,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甚至心脏骤停。
当晚八点头颅CT可见脑组织肿胀明显,右侧较左侧明显,右侧半球、左侧额叶、左侧枕叶明显,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较前明显吸收。
基于患者情况,先予以口咽通气道开放气道,面罩吸氧,约束带保护性约束四肢,留置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及尿管,予以镇静、水化、抗癫痫、降颅压等药物治疗,后因心脏骤停,立即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之后经过积极治疗后第三天,患者清醒,巴宾斯基征阴性。头颅CT显示,右侧半球广泛病变,水肿改善。第四天,拔除气管插管,去除冰毯。
一周余,患者病情渐趋平稳,转入神经内科继续治疗。
作者介绍说,造影剂脑病是一种由于使用血管造影剂而导致的急性、自限性、预后良好的短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国内有研究显示,发病率为0.51%。
其中高龄、高血压等均为高危因素,而本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20余年。此外,造影剂种类和剂量的选择也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
CT可出现异常的皮质增强及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及纹状体的对比增强。
作者指出,这一病例提示对于患者要评估高危因素,谨慎选择造影剂。迅速诊断,充分水化等或可有效防治造影剂脑病。
来源:韩镜. 冠状动脉造影后并发造影剂脑病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117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