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1 08:22:2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9次
要想远离和控制一种疾病,了解它很重要。
近日,发表在Heart上的一项中美印学者对中印三大城市公众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不论北京、上海,还是远在万里的班加罗尔,人们对心血管病的认知,尤其是对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反应都远远不足。
就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而言,京沪受试者除了吸烟饮酒,其余能数得上的都比班加罗尔的受试者知晓得更广泛(图1)。
图1 三城市受试者对不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认知
其中,在北京和上海,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最为普遍,分别有68%和67%的人对高血压认识较为清楚。对血脂、血糖和肥胖,知晓的人近50%,京沪两组人比例也差不多。
不过在过量饮酒(56% vs 39%)、吸烟(66% vs 44%)、体力活动不足(27% vs 15%)方面,北京人比上海人更胜一筹。
而在印度的班加罗尔,人们对一些生活行为方面的危险因素认知最为普遍,比如吸烟、大量饮酒;前者有91%的人知晓吸烟有损心血管,后者有64%的人知晓饮酒无度会“伤”心。但是,知晓高血糖的仅有20%,对体力活动不足有认识的人就更少了。
就急性心梗的症状,京沪和班加罗尔分别有15%、18%和21%的人说不出任何急性心梗的症状。其中,胸部剧痛或不适是最为人知的急性心梗症状,每个城市都有约六成人知晓。不过这一回合中总体而言,班加罗尔似乎胜于京沪(图2)。
图2 三城市受试者对急性心梗症状的认知情况
在心肺复苏方面,三个城市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人都比较少,其中京沪分别有26%和15%的人有过心肺复苏方面的培训,而在班加罗尔仅有3%的受试者受过培训。让人惊讶的是,92%的班加罗尔受试者不知心肺复苏是何物(图3)。
图3 三城市受试者对心肺复苏的认知和接受培训情况
在机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公众场所中,通常墙上常挂着自动体外电击除颤器(AED),对于这个救命的机器,北京有22%,上海有15%,班加罗尔有6%的受试者认识它。但是班加罗尔受试者更有勇气去使用AED,80%愿意使用AED帮助家人或者陌生人(图4)。
图4 三城市受试者对自动体外电击除颤器(AED)的认知和准备使用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在北京有67%,在上海有80%,班加罗尔有81%,称培训时没人解释过AED这个“家伙什儿”是个啥和怎么用。
此外,三个城市的紧急公共设施利用率比较低,很多受试者也表示还对院前急救质量比较关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也一如既往地发现,知识文化多的人,其心血管病认知也更好一些。
研究者指出,除了针对急性心血管事件医疗体系的改善外,在公众持久广泛稳定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这项研究共对5456个住户进行了调查,其中北京1524户,上海1537户,班加罗尔2400户。班加罗尔人较京沪人年轻些。
来源:Duber HC, McNellan CR, Wollum A, et al. Public knowledg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esponse to acute cardiac events in three cities in China and India. Heart, 2018, 104(1): 67-7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