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1 20:22:1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9次
2月7日,《中国循环杂志》社举办了编辑委员会年终总结会。编辑部主任杨进刚以“不忘初心,肩负使命,继续前行”为主题报告了杂志近期的工作。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助理,阜外医院副院长蒋立新教授,杂志主编高润霖院士、副社长杜玉环致辞,感谢各位编委对杂志的大力支持。
杨进刚介绍《中国循环杂志》社去年有几件大事,首先是举办了第六届编委会成立仪式和三十周年庆典,名誉主编胡盛寿院士寄语,杂志应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学术交流平台。
其次,从2002年起,陈在嘉教授就在《中国循环杂志》连载让她难以忘怀的病例。共历经15年,56期杂志,共收集100个病例,去年这100个病例结集出版,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书名为《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在陈在嘉教授90岁生日庆祝活动时,杂志社将该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她。《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也获得了2017年度卫计委“优秀宣传作品”奖。
杨进刚还报告,中国循环杂志去年一年投稿量突破1500篇,稿件录用率低于20%,省部级基金比例达到50%。2016年中国循环杂志影响因子为1.773,也是历史新高。
他介绍,在全国心血管同道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循环杂志》2017年全年收稿1575篇,其中送审863篇。全年编委会专家审稿总计1869次,共95位专家参加审稿,平均每位专家审稿19.6次。杂志社对审稿次数较多的专家也给予了奖励。
另外,中国循环杂志微信用户量突破6万,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健康等平台上表现出色,年阅读量超过1千万人次。
杨进刚也表示,中国循环杂志已有长足进步,但面临着新的发展瓶颈。但争取优质稿源,提高学术影响力是目前重要的任务。
中国循环杂志今年还推出了手机APP,编委可以在APP上进行审稿。也承诺将加强对编委的支持,如审稿平台建设和沟通。
中国循环杂志也将开展向读者以及心血管医生的互动,如论文写作、在线课堂、有奖答题、病例大赛等,希望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约60位编委参加了中国循环杂志年终总结会。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