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2 18:28:3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2次
近日,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和部分青年学者对2017年心律失常领域所发表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评选出年度“心律失常领域十大研究”。看看2017年都有哪些研究值得让人再回眸?
1.无创立体定向放射消融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为使用传统技术无效的高危心律失常带来希望
NEngl J Med发表文章报道了肿瘤治疗中的常用技术——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BRT)在难治性室速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初步结果。[N Engl J Med, 2017, 377(24): 2325-2336]
结果显示,5例患者前3个月内6 577次室速事件经过治疗后减少为观察6周内的680次,随访46个患者•月总计只有4次室速事件发生,较基线下降了99.9%。治疗本身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影响。
2.传统起搏器及ICD行MRI检查相对安全
超过50%的患者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术后因合并疾病需行MRI检查,传统的CIED因不具备MRI兼容性一直被认为是该项检查的禁忌。N Engl J Med发表的两项研究表明,非MRI兼容的永久起搏器和ICD,按照正确的检查程序进行1.5T胸/非胸部MRI扫描是相对安全的。
3.REHEARSE-AF研究:远程心电监测提高房颤检出率
提高房颤检出率有利于显著降低卒中及其致残致死风险。Circulation发表的REHEARSE-AF试验再次表明远程心电监测可增加无症状房颤患者的检出率,但临床效果及成本效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Circulation,2017, 136(19):1784-1794]
4.心脏交感神经切除术可有效减少难治性室速事件和ICD放电
心脏交感神经切除术(CSD)治疗长QT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器质性室速的既往研究多为小样本研究,结果备受争议。J Am Coll Cardiol发表的研究结果证实,双侧CSD有望成为难治性室速的一种标准治疗方案。[J Am Coll Cardiol, 2017,69: 3070-3080]
5.光遗传学技术抑制心脏交感神经有望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
J AmColl Cardiol发表了一项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干预神经活性的方法相比,光遗传学技术可以无创、精准、双向调节神经元的活动,有望用于治疗交感神经高反应性室性心律失常。[J Am Coll Cardiol, 2017, 70: 2778-2790]
6.CRT新技术:无导线左心室内膜起搏,用于CRT植入失败或无反应者
传统的CRT治疗目前存在靶静脉缺如或植入不成功、植入后无反应等问题。J Am Coll Cardiol刊发的SELECT-LV研究结果表明,左心室内膜无导线心脏再同步治疗具备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未来可用于传统CRT植入失败或无反应的患者。[J Am Coll Cardiol, 2017, 69: 2119-2129]
7.PREVAIL/PROTECT AF 研究5年结果:左心耳封堵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效果可媲美华法林
J AmColl Cardiol在线发表的PREVAIL及PROTECT AF研究的5年随访结果证实,Watchman左心耳封堵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的远期效果可媲美华法林,且在预防以出血性卒中为代表的出血事件上效果更为显著。[J Am Coll Cardiol, 2017, 70: 2964-2975]
8.CAMERA-MRI研究:导管消融可改善持续性房颤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
房颤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常合并存在。与药物控制心室率相比,通过导管消融恢复患者的窦性心律是否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尚不明确。
J AmColl Cardiol 发表的CAMERA-MRI研究提示,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通过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无心室纤维化的患者效果更显著。 [J Am Coll Cardiol,2017,70(16):1949-1961]
9.RE-DUALPCI研究:达比加群酯联合P2Y12抑制剂较华法林三联抗栓对PC术后房颤患者更安全
RE-DUALPCI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接受PCI术的房颤患者,达比加群+一种P2Y12抑制剂的双联抗栓治疗较传统三联抗栓治疗出血事件更低更安全。[N Engl J Med,2017,377:1513-1524]
10.ALPS研究后续分析:心室停搏转为室速/室颤时,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有益
ALPS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拟评估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对于电除颤无效的VT/VF的作用。其后续分析显示,尽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组的预估生存率均高于安慰剂且没有增加不良反应或致残风险,对于由非除颤性心律转变为可除颤心律的OHCA患者或许可从抗心律失常药物中获益。[Circulation, 2017, 136: 2119-2131]
据悉,十大研究回顾将全文刊登在《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8年22卷1期。
来源:心律学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