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6 09:23:24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8次
救治心梗,“时间就是心肌”。因为,急性心梗抢救黄金时间为120分钟,及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在120分钟内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但是如何能尽早发现?如果家里有便携式心肌梗死检测仪可自行检测多好?近日传来一则好消息。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光机所)吴一辉团队研发的一种基于光纤耦合器的无标超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具有极高灵敏度,这对于急性心梗、癌症等生物标志物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主要成员周文超介绍,急性心梗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早期诊断对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医疗的发展还不具备在家自行检测的条件。医院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这种方式的检测时间较长,需一二个小时,灵敏度达到每毫升纳克级别。
而光学检测一直是生物化学分析的重要手段,相比于其它光学生物传感器,光纤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不易被电磁干扰等特点。
吴一辉说,团队自2002年开始研究,历经16年才找到通过光纤耦合器几何级提高灵敏度和保障稳定性的方法。
实验中,这种基于利用光纤耦合器结构的生物传感器灵敏度达到每毫升2飞克(1纳克=1000000飞克),是目前利用光纤材料取得的最高灵敏度,一次测量仅需要10分钟,成本也略低于当前检测成本。
这一重大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生物传感和生物电子学》上。该项目还获得了中国-以色列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项目支持。
中以政府间国际合作验收评议专家组认为,该研究提高了生物标志物检测灵敏度,为进一步实现光纤传感器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控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已突破了便携式检测设备最大难关,但还不能实测全血,只能测试血清,我们计划通过两年时间完善前处理流程,使得通过指尖取血就能进行测量。”吴一辉说。
来源:新华网 / 孟含琪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