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2 11:02:0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6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王鲁雁等和开滦总医院吴寿岭等进行的研究显示,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的正常高值血压者存在炎症反应异常,且与超重及临界范围的血压升高有关。
正常高值血压是指收缩压120~139 mmHg 或舒张压80~89 mmHg。中国有超过40%的居民都属于正常高值血压,超过4亿人。
研究显示,相比于正常人,血压在这个范围,同时有腹型肥胖者,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显著较高。即血糖代谢更为紊乱。
而且,其血清炎症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MA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也明显较高。
ICAM1 是血管壁炎症损害的重要始动因子之一;MCP1也是单核细胞向内皮下迁移的始动因素。
进一步研究显示,这部分人群这些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还随体重指数和收缩压水平升高而升高。
此外,研究还发现,ICMA1的升高还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显著正相关;MCP1 与腹围、LDL-C 和non-HDL-C 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负相关。
而健康人群相关分析未发现炎症指标与其他指标具有相关性。
炎症因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腹型肥胖高值血压者的ICAM1 与体重指数仍显著正相关,男性中MCP1 与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与舒张压呈显著负相关。
研究者指出,研究提示在这一特殊的高血压高危人群已存在炎症激活现象,炎症可能是该前高血压人群血管壁重构并进展为高血压的潜在机制。
而且,超重及血压水平在该人群炎症反应具有重要作用,且作用出现发生在体重指数和血压临界升高之后。进行体重及血压的控制或有可能干预炎症反应的发生。
这项研究共入选189例正常高值血压伴超重及腹型肥胖者,87 例年龄匹配、血压<120/80 mmHg且体重正常的健康对照组。肥胖和腹型肥胖分别定义为体重指数≥24.0 kg/m2,同时腹围≥ 90 cm( 男性)或≥ 85 cm(女性)。
来源:王鲁雁,孙宁玲,张晓辉,等. 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炎症因子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246-25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