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6 22:03:5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29次
高危、高龄,一直是让人关注的患者群体。那些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PCI),并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的≥8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转归如何?
阜外医院张沛等通过对比≥80岁和<80岁这类患者进行研究显示,≥80岁患者术后2 年死亡率显著增高;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显著增高,主要为卒中事件显著增加。年龄≥80岁对各终点事件均无显著的预测效应。
研究显示,≥80岁组术后1个月MACCE发生率为41.2%,显著高于<80岁组的24.5%,其中卒中发生率明显增加(9.8% vs 0.8%)。
不过,两组术后1 个月(17.6% vs 15.2%)和1 年死亡率(25.5%vs 16.9%)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但≥80岁组至术后2 年时死亡率显著增高(35.3% vs 20.7%)。
进一步分析显示,术后TIMI血流<3级对于患者短期和长期生存均是最强独立预测因子。这提示,有效再灌注对STEMI中高危缺血人群意义深重。
研究还显示,心功能Killip 分级≥ 2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及术前收缩压≤100 mmHg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也有显著甚至较强的预测效力。此外,既往脑血管病史对PPCI术后1年和2年死亡也有一定预测效应。
研究还提示,对于≥80岁这部分高危人群,高龄可能已非影响其预后的决定因素。即研究结果支持介入治疗降低各年龄段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且年龄≥80岁高龄患者净获益最大的研究结论。
该研究共纳入288例因急性心梗而行PPCI,并需IABP支持的患者,其中≥80岁者51例,<80岁者237例。
来源:张沛,戴军,张朝阳,等. 年龄≥ 80岁和年龄<80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对比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217-22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