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7 11:20:4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6次
心房扑动是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峡部依赖的房扑最为常见。近日,阜外医院马坚、杨建都等就心脏外科术后右心房双环折返的流行病学和优化消融策略等在Heart Rhythm进行了阐述。
该研究共纳入阜外医院152例心脏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研究显示,右心房双环折返多发生在房缺及室缺修补术后。
双环折返主要分为三类:围绕三尖瓣环及右房游离壁疤痕折返;围绕右心房间隔疤痕及下腔静脉折返;围绕下腔静脉及右心房游离壁疤痕折返。
图1 双环折返分类及腔内激动
研究者发现,除第一种双环折返心电图与典型房扑无明显区别外,其余两种心房扑动均与典型房扑有明显区别。
图2 不同双环折返心电图特征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心房游离壁切口/疤痕长度超过51.5 mm可能预示其具备游离壁第二个折返环的基质。
研究者介绍说,通过临床心电图、旋转Halo电极、激动标测导管放置过程中“双电位线”的特征等可以明确诊断,通过分析消融过程中的心电图,腔内激动顺序的改变,可以及时发现心动过速的转化,从而达到对该类心动过速快速、准确及安全的消融。
图3 消融策略流程图
此外双环折返患者在消融过程中也常出现一些具有提示意义的电生理现象,如Halo电极远端到冠状窦口的‘跳跃激动’,冠状窦激动时程的改变等均可以提示其中一条折返环的中断。
来源:心律学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