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改善房颤抗凝现状】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启动,首批近百家医院挂牌

2018-05-07 11:20:4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50次

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心源性卒中防治体系,建立心源性卒中防控国家级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领导,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在2018中国脑卒中大会上正式启动。

 

会上同时公布了首批“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医院名单,这些医院拥有一定的心源性卒中防治基础,将在之后的一年内接受心源性卒中防治规范化管理相关培训和评估,根据考核结果正式授予“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优秀单位”或“达标单位”。

 

抗凝治疗是房颤卒中预防的核心,然而我国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率较低。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负责人张澍教授指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严重不足是目前我国房颤卒中预防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房颤注册研究显示:脑卒中高危患者(CHADS22 分)口服抗凝药的比例仅为10%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50%~80%)。”

 

他介绍,长久以来以华法林为代表的传统口服抗凝药是抗凝治疗的唯一选择,然而华法林狭窄的治疗窗大大增加了使用的难度,稍控制不好则易导致出血或中风发生,让许多临床医生望而却步,转而倾向于给患者处方出血风险小但对房颤卒中预防缺乏疗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所幸,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的效力不亚于或优于华法林,而出血风险大大减少,给临床医生提供更优的选择。近年,国际、国内心血管病和神经内科的相关学会纷纷发表的一系列指南均把抗凝治疗作为中高危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基石。我国2017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一批新型口服抗凝药进入医保,相信能推动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比率的提升。

 

张澍教授指出,“我国房颤相关卒中的防治水平近几年来虽有所提升,但仍普遍存在临床医生认识参差不齐、患者意识薄弱等问题,规范化管理和全面普及迫在眉睫。”

 

此次挂牌的首批“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覆盖了全国各地近百家三级和二级医院,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将依据医院组织机构及硬件条件、人员资质及团队建设、专业能力及诊疗水平、培训及教育现状四大板块进行整体评价。

 

张澍教授介绍,除了树立示范医院和规范化管理,我们还要通过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提升诊疗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临床医生对于抗凝出血风险的顾虑。此外,还要加强房颤患者的长期管理和随访,提高患者依从性。实现我国房颤抗凝率的整体提升,减少心源性卒中的发生率,从而大大减轻由心源性卒中导致的疾病负担。

 

介入治疗新技术包括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对一些选择性的患者能显著降低房颤卒中的发生,但能够开展的医院和接受这样治疗的患者还是非常有限的,通过学习和培训,规范临床操作,通过普及这些技术,也非常有利于中国房颤患者卒中的预防。

 

中国心房颤动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较非房颤患者升高5倍。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 6.9%。我国年龄标化的房颤患病率为0.77%,房颤患者高达800万以上。该项目得到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支持。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