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2 12:37:3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2次
阜外医院学者报告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共533例的数据显示,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不增加术后出血,且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相比,在降低了创伤的同时疗效相当。
作者表示,相比较分期复合技术,一站式策略避免了患者在手术室、导管室间的转运及二次麻醉,简化了临床操作,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分期策略中外科手术与PCI治疗间期未处理的狭窄冠状动脉灌注区域心肌缺血风险,
当前,关于一站式复合技术安全性的最大顾虑基于其抗凝策略。
研究者采用的抗凝策略为术前持续使用阿司匹林,于PCI 前经鼻胃管给予负荷量氯吡格雷,术后常规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该研究显示,较传统的外科手术方式,一站式复合技术并未增加术后出血风险,且引流量显著较少,降低了血液制品使用率,因出血导致的二次开胸发生率也显著降低(0.2% vs 1.9%)。
研究者指出,一站式复合技术中外科部分仅需完成左乳内动脉至左前降支吻合,操作时间短,且通过微创技术完成,较传统的正中开胸手术显著降低创伤,这也是复合技术并未增加围术期出血风险的根本原因。
对于外科围术期的炎症反应是否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是否增加围术期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
本研究显示,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后未有因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导致的心肌梗死及再血管化事件,与OPCABG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分析原因,研究者认为,该抗凝策略可达到与传统PCI 抗凝治疗策略相似的血小板活性抑制效果,有效保证了支架置入后抗凝强度。此外,一站式复合技术中的微创特性,较传统外科手术已显著降低了术后炎症反应。
还有,对于介入治疗最为挑战的前降支复杂病变,已通过左乳内动脉至左前降支旁路吻合完成再血管化治疗,在通畅的左乳内动脉旁路保护下,后续PCI治疗非前降支病变的风险及难度得以有效降低。
第四,与完全通过PCI 治疗多支病变相比,一站式技术显著降低了置入的支架数量及长度,减少了长时间PCI 操作对血管腔的刺激及大量支架置入后的炎症反应。
研究共入选2009至2017年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在阜外医院接受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533例;同期共12 685例患者接受OPCABG。通过对术前主要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倾向性评分,采用最邻近配比的方法筛选OPCABG患者533例与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患者进行1:1配对后分析。
作者还表示,该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虽然通过倾向值匹配研究模拟随机化过程,但仍会导致一定程度的选择偏倚。第二,虽然该研究样本量已属于同类研究之最,相对于传统再血管化治疗方式的对比研究,该研究样本较小。进一步验证一站式复合技术的临床效果,需要更多的例数积累及前瞻性临床试验的探索。
来源:沈刘忠,胡盛寿,徐波,等.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30天预后评估.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419.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