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8 12:25:1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8次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吴松、凌云鹏等研究提示,应用双侧乳内动脉(BITA)用于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不但可对左冠状动脉系统再血管化中实现全动脉化,也相应减少支架的应用,避免了大隐静脉桥的使用,其早期的临床结果显示安全性和可行性满意。
研究者选取2014-05 至2017-05 期间接受应用BITA 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HCR 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65 例患者,为BITA-HCR 组;选取同一术者同期应用单侧乳内动脉(S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96 例患者,作为SITA-HCR 组。
研究者通过左前外侧小切口借助新型胸壁牵开系统,在直视下获取RIMA 和LIMA。
研究者表示,新型胸壁牵开系统可多角度调整牵拉抬起左胸前壁,配合剑突下小切口置入的紧贴胸骨背面的牵引拉钩通过对抗患者自身重量向上牵引胸壁,能获得较为良好的视野,使BITA 近、远端均能得以显露。
此外,由于视野及操作受限,原位RIMA 桥血管长度往往不够,我们采用游离RIMA 端侧吻合于LIMA,形成“Y”形复合桥,先完成LIMA-LAD 吻合,然后再完成LIMA-RIMA-D、OM 或左心室后支(PBL)的血管吻合,实现左冠状动脉完全动脉化。
本研究中均采用先行MIDCAB 再行PCI 的手术方案,两组的MIDCAB 距PCI 时间无差异。
尽管BITA-HCR 组中由于获取RIMA、LIMA 和LIMA-RIMA“Y”形复合桥的制作增加了一些手术步骤和手术时间,而呼吸机辅助时间、ICU 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方面无差异,并没有延长术后康复进程。
而且BITA 的使用相应减少了支架的使用,而左冠状动脉系统在充分再血管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全动脉化。
由于MIDCAB 和PCI 手术的间隔期存在未干预血管急性闭塞的风险,研究者强调,术后尽早给予肝素静脉推注,次日改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平均随访1 个月,两组患者无死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取得良好的近期手术效果。
来源:吴松,凌云鹏,傅元豪,等. 应用双侧乳内动脉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8,33: 424.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