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0 11:40:1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3次
“机器人代替了我的两条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手术区特殊器械室的赵护士既欣慰又骄傲,“我们医院是全国第一家引进物流机器人的,其他同行经常过来参观。”
作为国内应用医疗物流机器人的先锋代表,阜外医院的机器人究竟咋干活?2016年底,阜外医院新楼落成,物流机器人成为新楼手术区的一大亮点。
新楼拥有16个手术间,数量比老楼多出1倍,物资配送的工作量也大幅增加。
赵护士告诉记者,医院早上8:00上班,而首台手术于8:30开台,短短半小时之内,16个手术间都需拿到相应的精密器械。这时一般有两个选择——赵护士前往16个手术间,逐一运送;16个手术间的巡回护士来到特殊器械室,排队领取各自所需器械,再回到手术间。
显然,这两个办法都不甚完美,不仅效率同样低下,而且办法一易造成特殊器械室无人看守,如有紧急情况无法处理;办法二则造成巡回护士无法在手术间进行相应准备工作。
时间与空间的不可调和,在这一问题上凸显得淋漓尽致。
引入洁净物资配送机器人后,情况明显得到改善。用赵护士的话说,“有了机器人以后,既不用跑,也不用等。”
洁净物资配送机器人(I代)
2台洁净物资配送机器人,分别负责8个手术室的配送任务。通常情况下,赵护士会按手术类型,先为其中1台机器人装满8个手术室所需器械,待其出发后再装另外1台。一个走一个装,一个去一个回,错开时间,提高效率。
每天40多台手术特殊器械的配送工作量,2台机器人轻松3趟即可跑完。随后,机器人还可灵活调度用于配送无菌物品及耗材。
除节省体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护士的智慧被极大释放。
一方面,巡回护士能更多地待在手术间,关注手术进程,提供手术支持。另一方面,赵护士作为特殊器械的发放人,可以专心调配待用器械。“器械不能备太多,备太多浪费资源;也不能备太少,太少就不够用。”
通过当日手术通知单,推算16个手术室间总共需要的各类器械数量,在保证物资充足的情况下提高使用效率,“基本上每天准备出来的无菌器械都要用上一遍,最大化提高使用率。”赵护士说。
来源:健康界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