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8 21:37:5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3次
昨日,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可穿戴式除颤器(wear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WCD)的临床应用。
患者为男性,因“反复意识丧失2年余”于2014年就诊于阜外医院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并植入双腔ICD。2018年2月患者双上肢用力后出现起搏器囊袋红肿,后逐渐加重再次住院治疗。经一系列抗感染、起搏器囊袋清创等治疗无效后予ICD电极导线拔除术,择期再进行全皮下ICD植入。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华伟、张澍教授分析病情考虑到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高危风险,有可穿戴式除颤器的临床使用指征,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为患者实施了可穿戴式除颤器(图1)。
图1 阜外医院华伟和张澍教授与国内首例应用WCD的患者
可穿戴式除颤器是一种可穿戴的提供短时期体外自动除颤的装置,无需手术方式植入,方便移除,临床上主要用于有心脏性猝死风险,但短期内无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适应证,或有适应证但短期内不能新装或更换ICD的患者。
可穿戴式除颤器由可穿戴外套和由电池供电的监测及除颤系统构成,通过对体表心电信号进行矢量分析来监测室性心律失常(图2)。一旦识别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可穿戴式除颤器通过振动、发光二极管闪烁、发出报警及人工提示声等警告并提醒患者及路人即将放电。
患者可通过手控式按钮人为终止即将发放的电击。临床研究已证实,可穿戴式除颤器完成识别、充电和放电过程所需的时间与ICD相似,并可有效终止室速或室颤。
图2 A.可穿戴式除颤器整体观;B.患者穿戴示意图;C.除颤器内的电极板和电极贴;D.可穿戴式除颤器机盒
目前AHA指南推荐可穿戴式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适应证为:(1)心肌梗死后早期(40天内)伴有严重左心功能不全,LVEF<35%;(2)急诊血管再通治疗后(3个月内)伴有LVEF≤35%的患者;(3)新诊断的非缺血性心肌病,LVEF<35%;(4)等待心脏移植且具有高危猝死风险患者;(5)由于感染等原因暂不能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者;(6)有猝死家族史合并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