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3 14:25:1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7次
近期,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用来治疗高血压的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可能对1型糖尿病也有效,还能减少注射胰岛素时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低血糖发作。
研究者称,维拉帕米是首个在1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被发现能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和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该研究团队于2014年已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维拉帕米可通过阻断L-型钙通道,使患者体内的硫氧还原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的表达明显降低,而TXNIP过表达是β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维拉帕米可有效维持β细胞功能,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减少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发作,从而维持血糖稳定。
这意味着,对于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合用维拉帕米可能会减少胰岛素的注射次数和剂量。作者表示,“对于新近发生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加用一次维拉帕米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案。”
研究人员也谨慎表示,维拉帕米被批准用于降压治疗已超过30年,但其改善β细胞功能尚未获批适应证,因此目前并不能推荐其广泛用来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和临床医生可充分权衡应用该药的利弊,个体化进行应用。
在既往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该研究最终有24例18~44岁的新发(3个月内确诊)1型糖尿病患者完成1年观察随访,其中维拉帕米组11例,安慰剂组13例。所有受试者接受标准的胰岛素方案治疗[0.26 U/(kg·d)],维拉帕米起始用量为120 mg/d,逐渐滴定,最大剂量360 mg/d。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内源性β细胞功能的变化,研究人员通过基线、3个月和12个月时的C肽释放试验曲线下面积进行评估。
校正两组基线存在差异的指标后,研究者发现,3个月和12个月时维拉帕米组的C肽水平明显高于安慰剂组。而且从入组至3个月或12个月期间,维拉帕米组每例患者的C肽释放试验曲线下面积都明显高于安慰剂组。
另外,12个月时,维拉帕米组胰岛素的胰岛素需求量仅增加了27%,而安慰剂组增加了70%,说明维拉帕米组的β细胞功能下降较慢。
研究期间,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6%~7%。6个月时,维拉帕米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稍低于安慰剂组,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值得注意的是,维拉帕米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0.5次/月 vs 2.7次/月,P=0.04),研究者认为这与该组外源性胰岛素用量较少有关。研究期间未出现严重低血糖事件。
维拉帕米组与安慰剂组每日胰岛素总用量(a)、糖化血红蛋白水平(b)、月均低血糖发作次数(c)和不同血糖水平维持时间(d)比较
可能有人会关注到,作为一个降压老药,用在这样一群血压正常的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会不会导致低血压?
该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维拉帕米组患者的血压并未呈现降低趋势,他们的心率和心电图也都保持正常。
研究者指出,他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只要患者β细胞功能尚有残存,维拉帕米可能就会发挥有益的作用。他们表示,将来需要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中拓展研究范围,在不同人群中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来源:Ovalle F, Grimes T, Xu GL, et al. Verapamil and beta cell functionin adults with recent-onset type 1 diabetes. Nat Med. Published online July 9,201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