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3 14:25:1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9次
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脏骤停,往往需要先进行心肺复苏后,再行冠脉介入治疗。而急救药物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传统的机械循环辅助手段,往往无法维持患者稳定的循环功能,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可持续恶化,使患者错过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预后不佳。
广东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吴颖等发文报告,他们利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这种新型的体外呼吸循环辅助装置,联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救治急性心梗后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较高,达45.9%。
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者发现,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多支血管病变、心肺复苏时间较长、心脏骤停后ECMO植入较晚等因素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而植入ECMO复苏后48小时平均动脉压较高的患者死亡风险较低。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2015-01 至2017-01 期间植入ECMO、并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37例急性心梗后心脏骤停患者,其中男性28 例(75.7%),17例存活。
所有患者植入ECMO复苏成功、恢复自主心跳、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100%。
作者强调,植入ECMO 抢救需注意以下几点:
(1)ECMO 的建立必须迅速。研究显示心脏骤停至植入ECMO 时间是影响患者存活的重要因素。
(2)植入ECMO 过程中必须持续传统的心肺复苏。
(3)植入ECMO 抢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血压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及给药速度。
(4)在评估患者恢复情况下要实施撤离,可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研究37 例患者中1 例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下肢缺血性损害,考虑原因可能与撤机前肝素用量不足,撤机过程使用取栓器损伤血管内皮有关。
来源:吴颖,张励庭,冯力,等.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561-56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