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6 09:29:1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6次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近日发表在Lancet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阿司匹林的效果具有体重依赖性,当前用法用量不太适宜。
研究发现,每日服用75~100 mg的低剂量,只对体重低于70 kg的人能起到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对于体重≥70 kg的80%的男性和近50%的女性却如水浇石。
图1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不同体重分层人群中进行一级预防后的心血管事件、死亡和大出血风险
不过,随着体重的增加,给予更高的治疗剂量是起效的。而且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要比单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更有效。
图2 高剂量阿司匹林在不同体重人群中的预防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的效应
研究还显示,低剂量阿司匹林在体重≥70 kg人群中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无力”,尤其凸显在老年、吸烟、伴有糖尿病以及服用肠溶缓释剂型的患者中。
此外,研究还发现,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脏性猝死和癌症方面,使用剂量也存在体重依赖性。低剂量阿司匹林在体重≥70 kg防癌作用也“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体重依赖效应,主要是由于瘦体重(less body mass)和身高所致,而非体重指数。
研究者介绍说,通常溶栓药物和静脉注射抗血小板药物在使用时基于体重来计算,但这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却不这样用。
他们强调,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或癌症,剂量来个“一刀切”是不恰当的,而是需要根据体重来“量体裁衣”的,否则剂量相对于体重低则无效,相对于体重高则过量。
此外或许每日多次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助于纠正剂量“一刀切”的不恰当,比如25 mg 每日两次给予低体重患者,50-100 mg 每日两次给予大体重患者。
比如ESPS-2研究显示,对于低体重女性,给予25~30 mg,每日两次更为适宜。
另外多项研究显示,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与剂量存在量效关系。
该研究显示,75~100 mg阿司匹林在体重超过90 kg后大出血风险明显降低,但在高剂量阿司匹林,随体重增加而出血风险增加。
考虑出血风险除了剂量还需考虑年龄问题,增龄也是服用阿司匹林出血的危险因素。
北京大学刘梅林课题组研究显示,≥80岁高出血风险患者将阿司匹林由100 mg/d 更换至40 mg/d 后仍可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Ag),而不良反应减少。≥ 60 岁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50 mg/d 及100 mg/d 均可明显抑制AA-Ag,短期安全性较好。
不过,Lancet发表的这项研究还显示,就阿司匹林与癌症风险除了发现体重-剂量效应外,还发现低剂量阿司匹林对或会对体型较小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已有癌症有促进作用。
研究者推测,或者由于老年人水杨酸盐代谢产物肾清除率降低有关。但在ESPS-2试验中25 mg,每日两次给予阿司匹林,癌症风险就无明显增加。不过还需开展研究进一步明确这一问题。
在Lancet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首先应用10项阿司匹林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试验中117279例受试者个体化数据,分析了不同“人体尺寸”对高(300~325 mg或≥500 mg)低剂量(≤100 mg)阿司匹林作用的影响,之后根据年龄、性别以及血管危险因素等,在5项阿司匹林脑卒中二级预防试验进行了验证。
此外,研究者还评估了体重身高对阿司匹林预防20年结直肠癌风险以及其他癌症短期风险的影响。
来源:Rothwell PM, et al. Effects of aspirin on risks of vascular events and cancer according to bodyweight and dos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12 July 2018. DOI: 10.1016/S0140-6736(18)31133-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