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4 11:32:2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8次
常常治疗疾病的过程是曲曲折折的,阜外医院华伟、金汉等报告了这样一则病例。
患者男性,5l岁,因“劳力性胸痛—个月,加重9 h”入院。
急诊冠脉造影术提示三支病变,右冠脉中段100%狭窄,可见血栓形成。遂于右冠脉置入支架一枚,罪犯血管处理后因血流动力学改善不佳,再于左前降支置入支架一枚。
患者术中给予1 mg肝素静脉应用,持续糖蛋白Ⅱb/Ⅲb受体抑制剂(欣维宁)8 ml/h静脉泵人,血压心率稳固,转入冠心病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术后l0 min患者再次发作胸痛、大汗。
心电图示:Ⅱ、Ⅲ、AVF、V1~6 ST段抬高0.1~0.2 mV。即刻再次行冠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支架近端100%狭窄伴急性血栓形成(图lA),右冠脉支架近端100%狭窄伴急性血栓形成(图IB),以抽吸导管分别至左前降支、右冠脉病变处行血栓抽吸,并分别以球囊于支架内扩张,血流恢复TIMI血流三级(图1C、1D)。
术中测量活化凝血时间(ACT)值为243 s,术中再次给予肝素每1 mg/kg静脉应用。术后继续予以欣维宁8 ml/h持续静脉泵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转入监护病房继续治疗,术后2 h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40 s。
患者于CCU治疗期间病情平稳,心电图多次复查呈自然演变过程,术后30 d及90 d随访时未发生缺血及出血事件。
作者指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严重并发症,其病死率高达20%~25%。
本例患者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可能的原因包括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多年;术中提示三支病变、前降支病变较长;急诊上台,术者及助手在操作中准备可能不足,处理病变血管的同时处理了左前降支病变,可能存在术中肝素剂量不足、支架贴壁不良等情况。
此外患者第一次手术时出现血压下降,考虑与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有关。第二次手术时患者术中测ACT仅为243 s,亦有可能与肝素抵抗有关。
分析出现肝素抵抗的原因如下:患者既往存在的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情况都易引起体内氧化应激,造成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及血管平滑肌活化。此外,炎症因子的激活导致的血小板活化可能释放出抗肝素因子(PF4),使得肝素不能发挥其防止血液凝固、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指出,冠脉介入手术应该时刻谨慎,术前应保证抗血小板聚集的充分,术中及术后保持抗凝治疗的足量覆盖时间。
同时,选择合适的支架、确保充分膨胀及贴壁良好,必要时行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指导手术操作。
介入术后必须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较长时间且难以缓解的胸痛症状,需立即行心电图检查及心肌标志物检验。如考虑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时有效的处理,尤其是尽早血运重建恢复冠脉内血流,对改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源:金汉,牛红霞,华伟.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肝素抵抗致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 93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