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6 08:49:09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0次
微信,缩短了沟通距离,节省了沟通成本,那么集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导管室医务人员、心内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基层协作医院相关人员等建立的微信群,是否能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水平有所提高?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秦纲等进行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
研究显示,通过微信群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观察组),要比建立微信群前(对照组),在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均明显缩短,但在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上相似。
但是,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患者在急诊室中停留时间最长。两组分别为118和72分钟。
进一步研究发现,居民是否接受胸痛相关教育、居民受教育程度是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这提示,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缩短更依赖于居民的自我意识,让更多居民接受胸痛的宣教,可能是缩短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进而缩短缺血时间的有效途径之一。
此外,研究还发现,两组在院内死亡、院内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Killip 心功能 2 级以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方面无差异。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和研究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有关,再灌注时间缩短的获益也许在院外长期随访中体现。
该研究共纳入77例行直接冠脉介入的急性心梗患者,在微信群建立前入选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微信群建立后纳入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他们的流程是这样的:
来源:秦纲,贾永平,吕吉元,等.综合医院胸痛中心微信平台建立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647-65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