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1 08:37:3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52次
会照顾人,也是种能力。如何把一个卧床的人护理地更妥帖?近日发布的《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给出这些建议:
1. 皮肤护理
密切关注皮肤或黏膜受压情况,尤其是骨隆突部位皮肤、与医疗器械接触部位及周围的皮肤或黏膜;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在易受浸渍或过于干燥处使用皮肤保护产品,不可用力擦洗骨隆突处皮肤。
2. 体位安置与变换
可把软枕等沿小腿全长垫起,确保足跟不挨床面;避免皮肤与医疗器械直接接触。
除病情或治疗需要外,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床头抬高超过 30°体位;侧卧位时保持背部与水平床面成 30°~40°夹角。
及时变换体位:患者病情允许时,使用普通床垫应至少每 2 h 变换一次体位;使用高规格泡沫床垫可延长至每3~4 h变换一次体位。移动患者避免拖、拉、推、拽等动作。
3. 局部减压工具的应用
使用的预防性敷料若出现破损、错位、松动或潮湿,应立即更换;去除粘胶类敷料时,可使用粘胶去除剂或沿顺毛发、平行0°方向移除敷料,以免导致皮肤损伤。
足跟减压可使用软枕等,不建议使用纸板、气垫圈等。
4. 伤口清洁
不建议对稳定的干燥焦痂进行湿润处理。谨慎清洗带有窦道、潜行的压疮,避免冲洗液残留。伤口周边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且局部有波动感,怀疑形成脓肿。
5.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鼓励患者多饮水,戒烟戒酒,改善生活方式;
正确进行床上活动;
不宜在下肢行静脉穿刺;
避免在膝下垫硬枕和过度屈髋,病情允许时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定时评估患者双下肢情况,发现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和色泽变化及感觉异常等,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
6. 若穿弹力袜或静脉足底泵等预防深静脉血栓时,以下情况禁用或慎用物理预防措施:
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
②下肢 DVT形成、肺栓塞发生或血栓(性)静脉炎;
③下肢局部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
④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狭窄、其他缺血性血管病(糖尿病性等)及下肢严重畸形等。
7. 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要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患肢禁止局部按摩或热敷。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
8. 肺部感染的预防
在病情允许及鼻饲过程中,床头抬高 30°~ 45°,并在鼻饲后保持30 min 为宜;
保证患者安全下,提倡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练习使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及有效咳嗽方法;
对于长期卧床、咳痰无力的患者,定期为卧床患者翻身,采用雾化吸入、胸部叩击、体位引流、振动排痰、吸痰等措施促进排痰。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建议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每6~8 h进行口腔护理一次。
来源:“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规范化护理干预模式的构建”项目组, 中华护理学会行政管理专业委员会.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 中国护理管理.2018,18(6):740-747.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