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九种食物

2018-08-28 19:14:5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8次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一般来说,身体吸收缓慢的食物和饮料是最好的,因为它们不会引起血糖的急剧升高和下降。


血糖指数(GI)测量特定食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想要控制血糖水平的人应该选择低或中等GI评分的食物。也可以搭配低和高GI评分的食物,以确保膳食平衡。


下面是一些GI评分较低,有利于控制血糖的食物:

 

1 全麦面包

 

许多种类的面包富含碳水化合物,会迅速提高血糖水平。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吃这些面包。             

 

然而,全麦面包的GI评分较低,为55分或更低。这些较少经过加工的全麦面包富含纤维,可减缓消化,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2 水果

 

除菠萝和甜瓜外,大多数水果的GI都在55分以下,这是因为大多数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纤维来平衡它们自然产生的糖,即果糖。

 

但是随着果实成熟,水果的GI评分增加。

 

果汁有很高的GI评分,因为果汁去除果皮纤维和种子。

 

一项2013年的大型研究发现,吃整个的水果,尤其是蓝莓、葡萄和苹果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降低。而喝果汁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3 红薯

 

土豆的GI评分很高,但红薯的GI评分很低,而且营养丰富。

 

一些研究表明,红薯的肉中含有比皮更多的纤维,整个红薯对糖尿病患者都是有益的。

 

动物研究发现,食用红薯可以降低糖尿病的一些标志物

 

虽然仍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红薯可以帮助稳定或降低人的血糖水平,但它们无疑是一种健康的营养丰富的食物。

 

建议用红薯或山药代替土豆做成各种各样的饭菜。

 

4 燕麦

 

燕麦的GI得分为55或更低,这使得它们不太可能引起血糖的波动太大。

 

燕麦中的β-葡聚糖可减少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维持血糖平衡,降低血脂水平。

 

16项研究的汇总分析发现,燕麦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血脂调节具有有益的影响。

 

5 坚果

 

坚果富含膳食纤维,GI得分在55以下。

 

坚果还含有高水平的植物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营养成分如抗氧化剂、黄酮类化合物、矿物质等。

 

同样,吃坚果也要吃吃完整和未加工过的,有涂层或调味剂的坚果比普通坚果的GI评分更高。

 

6 豆类

 

豆类如豌豆、鹰嘴豆和扁豆,都具有非常低的GI评分。

 

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饮食中加入豆类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同样,要避免食用含有添加糖和淀粉的豆类产品,如糖浆、酱汁或腌渍食品。这些添加剂会显著提高GI评分。

 

7 大蒜

 

大蒜是治疗糖尿病的中药中的一个很常见的成分。

 

大蒜中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分泌来降低血糖。

 

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60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在饭后12周每天两次单独服用二甲双胍或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和大蒜。发现服用二甲双胍和大蒜的人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

 

因此,人们可以吃生吃大蒜或作为佐料炒菜时加用。

 

8 冷水鱼

 

冷水鱼没有GI评分,因为它们不含碳水化合物。冷水鱼是鱼的一个种类,主要是人们按照鱼类对于生活环境,尤其是水温的要求,高于20度水温就不能存活。

 

冷水鱼可以预防糖尿病。2014年的一项研究包括33704名受试者、随访5年的数据显示,每天吃75~100 mg的鳕鱼、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9 酸奶

 

普通酸奶一般是低GI评分的食物。未加糖的酸奶都有50或更少的GI评分。

 

每天吃纯酸奶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

 

一项大型的荟萃分析得出结论,酸奶可能是唯一降低患糖尿病风险的乳制品。

 

最好避免加糖或甜味剂的酸奶,希腊式酸奶更有益于健康。

 

来源:Medical news today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