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8 09:27:3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7次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是化验单上的“常客”,安贞医院周玉杰、天津胸科医院王乐等研究发现,对于≥65岁的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前血清GGT水平升高不是什么好事儿,会增加术后长期全因死亡和非心原性死亡风险。
作者称,GGT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指标,主要作为肝胆疾病和酗酒的标志。而近年研究表明,GGT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 GGT 水平能够预测冠心病患者的远期死亡风险。
他们进行的这项研究则表明,GGT能够为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预后判断提供信息。
作者发现,随着血清GGT水平增高,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比例增高,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和肾功能损害比例增高,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也逐渐升高。而且患者合并多支病变的比例也增高。
而这些危险因素、并存疾病和系统炎症,以及病变支数的增加,均为患者术后的死亡风险增添了“砝码”。
随访3年结果显示,冠脉介入术前GGT水平<20 U/L、20~36 U/L和> 36 U/L的患者中,术后死亡风险升高逐步上升,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3%、8.6%和 12.4%。
其中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2.5%、4.2% 和 4.5%,非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2.8%、4.4% 和7.9%。
校正相关混淆因素后,GGT 20~36 U/L和>36 U/L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分别是 <20 U/L者的 1.719倍和2.508倍;非心原性死亡风险分别是 <20 U/L组的 1.587倍和2.828倍。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GT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3 年全因死亡和非心原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研究共纳入冠脉介入老年冠心病患者1674例,其中570例GGT <20 U/L,549例GGT在20~36 U/L,555例>36 U/L。随访3年。
来源:王乐,周玉杰,丛洪良,等.血清 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远期死亡率的关系. 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 864-86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