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7 20:10:0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1次
有一类心梗,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在客观检测是才能识别,这类隐匿性心梗的预后与临床确诊的心梗以及无心梗的正常人相比,其长期预后如何?
JAMA 心脏病学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测出的隐匿性心梗的长期预后与临床诊断的心梗者相当。
研究纳入了935名受试者,在基线时,隐匿性心梗(17%)比临床诊断的心梗(10%)更多见。两者在男性中比女性更常见。
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隐匿性心梗和临床诊断的心梗患者中更为普遍。临床诊断心梗更多表现为危险因素控制,比如具有更低吸烟率、较低的胆固醇水平和更多的基于指南的医疗处方。
隐匿性心梗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介于临床诊断的心梗和无心梗之间,同样,隐匿性心梗(60%)的左室射血分数介于临床诊断的心梗(53%)和无心梗(63%)之间。
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测出了隐匿性心梗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临床诊断的心梗(左心室:4% vs 9.6%)。
研究者发现,隐匿性心梗的短期内无心梗者的死亡率相似,但在5年以后,隐匿性心梗的死亡率高于无心梗者,逐步与临床诊断的心梗持平。
随访3年时,隐匿性心梗和无心梗死亡率相似(3%),低于临床诊断的心梗的死亡率(9%)。
到第10年,隐匿性心梗和临床诊断的心梗死亡率(分别为49%和51%)无差异,均显著高于无心梗者(30%)。
男性、糖尿病患者和70岁以下的人群死于隐匿性心梗的风险较高。
研究者分析,隐匿性心梗和临床诊断心梗的死亡率曲线的渐进收敛可能有2种可能的机制:
首先,与临床诊断的心梗相比,隐匿性心梗可能代表了一种不同的冠心病表型,具有更多小血管受累和心房颤动。
其次,由于在基线时心外膜斑块负担低于临床诊断的心梗,以至于隐匿性心梗的不良事件发生较临床诊断的心梗延后。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额外的隐匿性心梗发生加速了该组的死亡率也是合理的。
与死亡率不同,隐匿性心梗发生非致命性心梗和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增加。
在对年龄、性别和糖尿病进行调整后,隐匿性心梗的死亡风险和MACE与临床确诊的心梗相当。
来源:Tushar Acharya, et al. Association of Unrecogniz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Long-term Outcome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The ICELAND MI Study. JAMA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0, 2018.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