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4 12:00:1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3次
高血压在国人中非常常见,比如35~75岁人群就有37%得了高血压。虽然高血压患病率如此高,但仅有23%在服用降压药,5.7%能够有效控制血压。为什么服药的人这么少?
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等中美学者认为,降压药的高价格,阻碍了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农村地区患者。
研究者就在中国使用率>5%的5类降压药物的价格与美国进行了比较,这些药物占中国基层医院降压药的60%。
结果发现,中国的降压药价格是美国的3.3倍。其中,氨氯地平价格是美国的2.3倍,硝苯地平缓释片是美国的6.3倍,美托洛尔是美国的4.5倍,缬沙坦是美国的1.8倍,厄贝沙坦是美国1.5倍。
表1 中国常用处方降压药物与美国的价格比较
注:中国的降压药价格来自于政府运营的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信息网,采用最低零售价格量度每种药物。美国相关价格信息来自于美联邦供应目录,采用供应商的最高价格来衡量每一种药物。中国降压药物价格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的2017年中国购买力平价折换为美元。PPP:购买力平价;†:包括氨氯地平和左旋氨氯地平;‡:不区分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
研究者认为,中国降压药贵的原因有三:
一是中国药品生产注册程序冗长而费用较高,而这增加了药物推向市场的成本。
二是在注册批准后,制药厂商还需克服多重困难让患者使用药物。医疗机构使用药物依据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以药物要想进入临床,首先需要进入这一目录,但这一目录每隔几年才更新一次。
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后,还需纳入省级基本药物目录。此外,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基本药物目录。
要想渗入市场,就需要将药物纳入这些不同的药物目录,而这就需要花费时间,很多制药厂家就聘请了专门的经销商公司去营销药物,而这进一步增加了药物成本。
第三,为了让药物走进临床,走进患者,制药厂商还经常通过支付报酬来鼓励医生去处方这些药物。而这可以达到药物价格的40%,甚至占到一部分医生的75%的收入。这无疑又让药物价格上了个台阶。
目前,政府已经就高药价的“降温”做出了各种努力,比如考虑立法和监管,缩短和简化药物注册流程以及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过程。
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还下发了《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两票制”要求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目的是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使中间加价透明化,进一步推动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此外,政府就临床医生的薪酬结构也开始调整,以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
最重要的一步是,政府将扩大医疗保险范围,以覆盖更多的民众。
作者指出,中国约有2.35亿成人高血压没有得以有效控制,进而推高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调整降压药价格,无疑会让这种情况得以一定程度的改善。
平衡患者降压药物的可及性、医院财政收入、医生薪酬以及制药厂商的利益,是当前中国医疗改革的重点。
来源:Ge Bai, Catherine Bennet, Jiguang Wang, et al. Access to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China. Circulation, 2018, 138: 1777–177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