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0 13:11:4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7次
一些研究支持适量饮酒对预防心脏病有益。还有研究发现红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多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和白藜芦醇等,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但更多的研究称,饮酒增加其他疾病的风险,如癌症、车祸等。
近期,中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慢病中心估算,饮酒虽然避免了7.65万人因心血管病死亡,但导致了38.12万人因中风和癌症死亡。
总体而言,饮酒让我国居民减寿0.43岁,让男士减寿0.77岁。
饮酒导致死亡最多的为出血性脑卒中(9.71万)、肝癌(8.82万)、肝硬化(6.14万)和食道癌(4.87万)。
预防的是6.85万冠心病死亡、0.49万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和0.31万糖尿病死亡。
作者称,我国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人数在过去20余年间呈明显的增长趋势,1990年为98.8万,2013年为118.5万,增长了17.9%。我国肝癌死亡人数从1993年的26.6万攀升到2013年的35.8万,增长了34.6%。
饮酒已经成为造成以肝癌为代表的某些癌症以及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死亡的常见原因,并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
若避免饮酒,西部地区居民的期望寿命能增加0.52岁,东部和中部地区增加0.12岁。农村地区人群期望寿命可增加0.48岁,城市地区增加0.31岁。
研究还发现,45~59岁男士有害饮酒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男性。
由于这类人群是我国劳动力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害饮酒对其造成的健康影响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社会经济。
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18岁居民调查前1年的内饮酒率为36.4%,男性饮酒率57.7%,女性14.5%。
中国年人均酒精量(纯酒精体积)为3 L,其中男性5.6 L,女性0.3 L;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其中男、女性分别为11.1%和2.0%。
该研究将饮酒量分为4个水平:不饮酒、3个饮酒等级(1、2和3级),其中等级2亦被称为危险饮酒,等级3亦被称为有害饮酒。
对于男性来说,饮酒等级1、2和3的划分标准为日均纯酒精摄入<40 g/d、40~60 g/d和> 60 g/d;女性1、2和3级标准为日均纯酒精摄入<20 g/d、20~40 g/d和>40 g/d。
研究者利用2013年中国居民死因监测和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通过计算人群归因分值分析了2013年中国居民饮酒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情况。
来源:姜莹莹,刘世炜,吉宁,等. 中国居民2013年酒精归因死亡及对期望寿命影响的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8. 39:27-3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