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阜外医院李建军点评百年胆固醇学说:尚未发现人类LDL-C下限值

2018-11-13 12:59:37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0次

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百岁胆固醇学说这样认为。

 

前几天,美国心脏协会(AHA)新颁布的胆固醇指南就支持胆固醇“低一点,好一点”的理论。

 

指南建议,对于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患者,建议使用高强度他汀,或可耐受的最大剂量他汀类,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于极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患者,如果LDL-C不能达到70 mg/dL,应考虑在他汀药物的基础上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

 

那么LDL-C是否存在最低下限值?譬如 LDL-C 水平 <70 mg/dl 以下是否还能使心血管进一步获益?

 

LDL-C的下限阈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曾经胆固醇成人教育计划(ATP-I)将冠心病等高危患者的 LDL-C 定为 <130 mg/dl, ATP-Ⅱ修定为 <100 mg/dl, ATP-Ⅲ基于证据再次下调 LDL-C 的下限阈值为 <70 mg/dl。

 

IMPROVE-IT 研究提示,将LDL-C水平降低至53.7mg/dl,靶目标水平仍有进一步下调的余地。

 

该研究显示,基线 LDL-C 水平 125 mg/dl 或之前使用他汀治疗 100 mg/dl 的稳定状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辛伐他汀40 mg/d + 依折麦布10 mg/d将LDL-C 水平降低至53.7 mg/dl,而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等“硬”终点风险下降 10%,与单纯辛伐他汀 40 mg/d 治疗相比疗效显著。

 

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指出,鉴于他汀类药物自身的药效学特征即“6%原则”,不能也不可能探底人类最佳的 LDL-C 水平, 即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可靠的 LDL-C 水平。

 

不过,降脂新秀PCSK9抑制剂的出现,使得再次刷新人类LDL-C下限值成为可能。

 

2017年发表的 FOURIER研究结果表明,在他汀和(或)依折麦布应用的基础上,PCSK9单抗evolocumab 将研究对象的 LDL-C水平降至平均 30 mg/dl仍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

 

而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增加,即将冠心病高危人群的LDL-C水平降至30 mg/dl既有效也安全。

 

ODYSSEY OUTCOMES研究再接再厉,探底LDL-C水平最低降至15 mg/dl

 

该研究证实,与安慰剂相比,对新近发生过ACS者,以LDL-C 25~50 mg/dl(允许降到15 mg/dl)为靶目标,使用alirocumab 75 mg或者150 mg每两周注射一次,能够降低MACE、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与全因死亡降低有关,特别是对于基线LDL-C水平≥100 mg/dl的ACS患者,alirocumab能够降低 MACE 风险 24%(ARR:3.4%)和全因死亡风险 29%(ARR:1.7%)。

 

考虑到当 LDL-C水平极低(<15 mg/dl)时,大多数心脏科医生不会继续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因此该研究中基于指南和临床实践,有730例患者在达到极低阈值后停止了治疗。

 

李建军指出,与血压和血糖的“J”型效应曲线不同,目前尚未找到 LDL-C 安全而有效的最低或最佳靶目标。

 

而ODYSSEY OUTCOMES研究与FOURIER研究一样,带来了更为重要的思考与课题,即在人类已认知的 LDL-C 水平的基础上,PCSK9抑制剂进一步降低 LDL-C 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提示人类最佳的 LDL-C 尚未发现或暂无下限阈值。

 

来源:李建军. 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下限阈值吗? ODYSSEY OUTCOMES 研究结果带来的新思考. 中国循环杂志, 2018,33:940-942.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