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夜猫子不健康,主要归因于饮食不健康、不规律

2018-12-10 13:55:3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5次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睡眠指数》显示,23%以上的中国人有熬夜习惯。20163月,重庆大学学生睡眠状况调查显示,凌晨0~2点入睡的学生人数占比达55.23%,凌晨2点以后入睡的也有4.55%

 

熬夜会打破睡眠规律,使整个机体的运作节奏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系列健康隐患,引发各类疾病甚至猝死。

 

今年4月,一项针对英国40余万成年人的分析结果表明,夜猫子(晚睡晚起)的全因死亡风险比早起者(早睡早起)高10%,心理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腹部疾病、呼吸道疾病风险依次增加94%30%25%23%22%

 

近日发表在《营养学进展》杂志上的一篇综述再次证实,夜猫子患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早起者,尤其糖尿病风险是后者的2.5倍,这在轮班工作的人群中更明显。

 

这项综述广泛回顾了全球公开发表的几乎所有的相关论文,研究人员发现,夜猫子的患病风险之所以明显升高,与其饮食不健康、不规律以及睡眠不规律有关。

 

横断面研究显示,夜猫子水果和蔬菜吃得较少,而功能饮料、酒精、糖和咖啡类饮料以及脂肪摄入较多,常常不吃早饭,喜欢在周末补觉来补偿工作日累积的“睡眠债”。而习惯早起的人每天吃的水果和蔬菜较多,包括谷物,进餐也更规律,睡眠相对稳定。

 

研究表明,不吃早餐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有关,夜晚吃东西也会影响血糖代谢。自然状况下,白天血糖会降低,睡觉之前达到最低水平。如果很晚还在吃东西,会升高睡前血糖水平,从而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习惯晚睡的人血糖控制也较差。

 

作者指出,现代社会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与生物钟不一致,每天吃饭时间有悖于生理规律。这些行为会扰乱糖和脂肪等的代谢以及血压的自然变化规律,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风险增加。

 

该综述指出,人们对于早起或晚睡的偏好,受基因、种族和社会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90%以上的2岁以上儿童属于早起型,但到了6岁,42%的孩子就习惯晚睡,青春期晚睡趋势更明显,直到50岁以后大部分人有开始习惯早起。晚睡的青少年饮食不规律、不健康的状况凸显,这对成年的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人的大多数饮食习惯建立于青少年时期。

 

研究者指出,生理改变、上学时间或社交安排是否导致睡眠类型发生变化,生物钟如何影响婴儿、儿童和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还有待于深入挖掘。

 

种族和社交方式会影响睡眠类型。研究表明,与印度人和斯洛伐克人相比,德国人更倾向于晚睡。同一个国家的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睡眠类型可能也存在差异。

 

白天在户外每多活动1小时,夜晚睡眠时间会提早30分钟。而噪音、环境照明和城市拥挤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人们更请倾向于晚睡。

 

研究者指出,目前已经发现了几个能调控生物钟的突变基因。20174月,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Cell上的一项研究表明,CRY1基因突变会减缓机体的生物钟,携带这种“夜猫子”突变基因的人的生物钟可能比大多数人长,这就会使其保持更长的清醒时间。

 

研究者指出,未来需要有研究来探索评估睡眠类型的最佳方法,以及睡眠类型如何影响寿命营养和长期心脏代谢健康之间的关系。

 

寿命营养学(Chrononutrition)是指昼夜节律和机体营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新兴的营养学研究领域,包括饮食行为的3个维度:饮食时间、频率和规律性。

 

来源:

1Kristen L. Knutson,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chronotyp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UK Biobank cohort. Chronobiol Int, 2018, 35: 1045-1053.

2Suzana Almoosawi, et al. Chronotype: Implications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on Chrono-Nutrition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Adv Nutr.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30, 2018. DOI:10.1093/advances/nmy070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