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2 19:06:1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2次
目前,无论是导管消融还是胸腔镜外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偏低。
阜外医院郑哲等在国内较早应用胸腔镜外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手术创伤小,不用建立体外循环。
初步的临床结果显示手术安全可行,消融成功率优于单纯导管消融和胸腔镜外科消融的疗效。
本组共15 例患者,房颤最长时间为 6 年,房颤病史时间最长 12 年,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0±3.9)年。
所有患者先在胸腔镜下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肺静脉隔离、左心房后壁隔离、Waterston’s 沟神经节消融、左心耳切除和 Marshall 韧带离断;然后左心房三维建模,结合左心房电压标测,应用导管消融对胸腔镜外科消融线进行强化或修饰消融,确保双向阻滞,同时消融左心房嵴部、二尖瓣峡部,部分患者消融左心房前壁和三尖瓣峡部。
注:1A: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胸壁入路;1B:切除左心耳;1C:隔离肺静脉;1D:“盒状”消融线示意图;1E:冠状窦内起搏,Lasso 电极(L1-20)未在肺静脉内记录到起搏心律,证实外科肺静脉隔离后传入阻滞;1F: Lasso 电极(L1-20)在肺静脉内起搏,冠状窦内电极未记录到起搏心律,其电位与 1-3 排体表心电图相对应,证实外科肺静脉隔离后传出阻滞;1G:灰色为外科胸腔镜射频消融候区域,蓝点为介入消融区域
13 例患者术毕即转复为窦性心律,无手术并发症。15 例患者平均随访(12.1±11.5)个月。2 例转复窦性心律患者在术后 3个月因心房扑动再次介入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总体治疗成功率 86.7%(13/15),均未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研究者指出,相比迷宫Ⅲ手术“切缝”技术,不足以造成连续和透壁的组织损伤,可能是射频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效果欠佳的原因,胸腔镜外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技术能最大限度的解决上述问题。
研究者在心外膜消融时,所有的消融操作均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特别是在左心房后壁消融时,有别于其它中心应用双极射频消融笔,而是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进行消融,研究者指出,尽管操作相对困难,但消融效果可能更确切。
目前,胸腔镜外科消融联合导管消融策略中,左心房消融线路基本与迷宫Ⅲ手术的左心房“切缝”线路类似,只是在右心房消融时存在差异。
研究者认为,右心房可根据是否增大、电生理标测是否存在经典心房扑动进行选择性消融。
研究者常规行介入导管消融三尖瓣峡部消除或预防右心房的心房扑动。损伤的连续性和透壁性是消融成功的关键。
来源:郑哲,姚焰,李浩杰,等.外科和介入复合治疗难治性心房颤动初步经验. 中国循环杂志,2017,32: 36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直播时间请关注本微信号“阜外说心脏”。网络直播视频也会以微视频的形式在本公众号发送,以满足不能观看网络直播患者的需要。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杂志订阅请点击: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