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9 19:06:39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2次
在临床常用的各血脂指标中,甘油三酯的关注度并不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高甘油三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也仍存在争议,甘油三酯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中的作用也尚不明确。因此,目前指南首推高LDL-C控制,而甘油三脂血症治疗的相关推荐位于其后。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黄德嘉教授研究团队发现,冠心病患者中可能存在“甘油三酯悖论”,血甘油三酯水平与死亡风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随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冠心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逐渐降低。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306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三分位(<1.18、1.18~1.82、≥1.82 mmol/L),将其分为三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4.4岁。
平均随访26.9个月期间,258例(8.4%)患者死亡,其中146例(4.8%)因心血管病死亡。
累积生存曲线分析表明,随着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三组患者中死亡风险逐渐降低(10.3%、8.6%、6.3%),心血管死亡风险也呈降低趋势(5.9%、4.4%、4.0%),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累积生存曲线分析三组的全因死亡(a)和心血管死亡(b)风险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与甘油三酯水平最低组相比,甘油三酯水平居中组和最高组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5%和51%,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3%和54%。
Cox回归分析提示,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全因死亡(HR=0.71,95% CI:0.58~0.86)和心血管死亡(HR=0.67,95% CI:0.51~0.89)均独立相关。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个亚组中的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研究者指出,冠心病患者中“甘油三酯悖论”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低甘油三酯水平可能反映患者整体营养状况差。流行病学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表明,血甘油三酯水平很容易受体重和体脂分布的影响。因此,冠心病患者中存在的“甘油三酯悖论”可能与“肥胖悖论”类似。
第二,肝素的应用会刺激脂蛋白脂肪酶从血管内皮细胞中释放出来,从而导致血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同时,心肌损伤急性期交感活性增强,会直接促进脂蛋白脂肪酶合成加速,活性加强,将甘油三酯分解成丙三醇和脂肪酸。
第三,据其他基础研究报道,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对血管病变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另外,该研究的回归分析校正的潜在混淆因素有限,可能忽视了与甘油三酯有关的未知危险因素,从而放大了甘油三酯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因此,目前尚不足以得出“甘油三酯直接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这样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来源:Xia TL, Li YM, Huang FY, et al. The triglyceride paradox in the mortal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Lipids Health Dis, 2019,18(1): 2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