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英研究再度证实:适度饮酒是谎言

2019-04-02 16:14:3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7次

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在内的饮食风险因素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那饮酒怎么样?

 

根据中国疾病负担报告,酒精和吸毒占到了7.7%,居第五位。

 

而近期一项英国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一周饮用1瓶酒的罹患癌症风险,与女性每周吸10支烟,或男性每周吸5支烟相当。

 

这里的一瓶酒,定义为含80 g纯酒精。

 

研究者指出,这项研究之所以进行,就是为了更好展示适度饮酒的癌症风险,要知道很多人都还被美酒的“美”蒙在鼓里。比如70%的美国人就不知道,饮酒是得癌症的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不吸烟的人群中,每周喝一瓶酒会增加男性1%的终生癌症罹患风险,女性1.4%的罹患风险。

 

也就是说,如果1000位男士和1000位女士每周饮用一瓶酒的话,那么就会有10位男士和14位女士会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得癌。

 

为什么女性患癌风险要比男性高?研究者表示主要是饮酒与乳腺癌的关系所致。

 

这种风险折换为吸烟,就是每周男士吸烟5支,女士吸烟10支。

 

1 不饮酒者每周吸10支烟和不吸烟者每周饮用一瓶酒者罹患饮酒与吸烟相关癌症的终生绝对风险

 

研究者表示,尽管酒精是致癌物,但相对有些隐晦,甚至膳食指南还讨论了每日推荐可饮多少酒。

 

“如果把每杯白酒、葡萄酒、啤酒、鸡尾酒,换一种称呼比如致癌物,即每杯致癌物,估计人们对酒的兴味就没那么大了。”研究者说。

 

这项研究仅考虑了癌症风险,还没有考虑吸烟或饮酒其他相关疾病,比如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肝脏疾病。

 

而去年在《柳叶刀》刊登的一项对全球195个国家2016年疾病负担进行的研究表明,饮酒根本不存在安全范围。

 

“饮酒带来的健康风险是极大的。我们的研究与近来一些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均明确发现饮酒和早死、癌症以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滴酒不沾,可最大程度降低危害。”研究者说。

 

中国是吸烟饮酒大国。

 

以吸烟为例,英国烟民每周吸烟约80支,美国烟民每周约100支,而中国烟民则每周月125.3支。

 

饮酒更不用提,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2018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指出,国人酒精消费增幅76% 6%的男士死于饮酒。

 

烟酒有毒,一言难“禁”,社会各方面力量齐聚或可为之。

 

来源:

[1]曾新颖,齐金蕾,殷鹏,等. 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中国循环杂志, 2018,33: 1147-1158.

[2] Hydes TJ, Burton R, Inskip H, et al. A comparison of gender-linked population cancer risks between alcohol and tobacco: how many cigarettes are there in a bottle of wine? BMC Public Health. 2019 Mar 28;19(1): 316.

[3] Minghuan Wang, et al. Trends in smoking prevalence and implication for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serial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urveys from 2003 to 2013. Lacent, 2019,7(1): 35-45. 

[4] GBD 2016 Alcohol Collaborators.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2018, 392(10152): 1015-103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