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5 11:59:2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1次
人是铁,饭是钢。近日,Lancet公布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饮食相关的数据。
结果显示,2017年,全球有1100万死亡与吃有关。全球每5个人中间,就有1个人死于不健康饮食。
研究显示,在全球195个国家中,不健康饮食导致死亡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则排140位,美国排第43,英国第23。
研究还指出,在20个全球人口大国中,经年龄校正后,中国饮食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全球第一,饮食相关的癌症死亡率全球第一。
中国人别不服气。最不健康饮食习惯排在前三位的是吃的过咸、吃的过细(Diet low in whole grains)和水果过少。仅这三项就造成50%的死亡。
这三项之后是坚果吃的少、蔬菜吃的少、膳食纤维少等(见下图)。
图1 2017年全球归因于饮食的死亡人数
很多人认为的“健康饮食就是少吃大鱼大肉”,其实这么宣传是不恰当的。
年龄标化后,中国不健康饮食相关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为每10万人299人,癌症为每10万人有42人。
相比印度和美国,中国人吃的过咸排第一位。美国和印度是吃的过细。
图2 中国、印度和美国前三位不健康饮食因素比较
中国疾病负担报告也显示:不健康饮食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饮食风险因素造成疾病负担在所有危险因素中占比最高,达15.9%。其次才是高血压、吸烟、空气污染等。
比如,JAMA杂志一项研究称,2000年~2009年的10年间,我国居民平均食盐量虽然从11.8 g/d降至9.2 g/d,下降了约22%,但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
吃的过咸的后果就是高血压,我国居民因中风死亡全球第一,与吃的过咸脱不了干系。
而日本的饮食相关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和糖尿病死亡率却最低。
研究者指出,不健康饮食促成的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比吸烟等任何一种传统危险因素都更严重,健康饮食是疾病防治的首要因素。
研究者指出,过去二十年里,糖、盐、脂肪一度被各国政府关注,但这项研究提示,促进全谷物、水果蔬菜、坚果种子、ω-3脂肪酸等饮食成分的摄入,可能比只针对糖、盐、脂肪更有人群获益效果。
为了评估饮食风险因素促成的疾病负担,研究者共对全球195个国家≥25岁人群15种食物或营养素(表1)的饮食数据进行了分析。
表1 15种饮食与营养素风险因素及每日应摄入水平
饮食与营养素风险因素暴露 | 每日应摄入合理水平 |
日均水果摄入不足(果汁和腌制、盐渍水果除外) | 250g(200-300) |
日均蔬菜摄入不足(土豆、玉米淀粉类蔬菜、豆类及腌菜除外) | 360 g(290-430) |
日均豆类摄入不足 | 60 g(50-70) |
日均全谷物摄入不足 | 125 g(100-150) |
日均坚果种子等摄入不足 | 21 g (16–25) |
日均牛奶摄入不足(包括无脂、低脂和全脂牛奶) | 435 g (350–520) |
日均牛羊猪肉等红肉摄入过多(禽类、鱼类、鸡蛋及加工肉类除外) | 23 g(18-27) |
日均加工肉类摄入过多 | 2 g(0-4) |
日均每份热量≥50 kcal的饮料摄入过多(100%果汁和蔬菜汁除外) | 3 g (0–5) |
日均饮食纤维摄入不足 | 24 g (19–28) |
日均钙摄入不足 | 1.25 g (1.00–1.50) |
日均ω-3脂肪酸摄入不足 | 250 mg(200-300) |
饮食中多不饱和脂肪含量低(主要来自植物油) | 占总能量11(9-13)% |
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 | 占总能量0.5(0-1)% |
高钠饮食 | 3 g(1-5) |
来源:
1、GBD 2017 Diet Collaborators.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April 3, 2019. DOI: 10.1016/S0140-6736(19)30500-8.
2、Hipgrave DB, Chan SY, Li XY, et al. Salt and Sodium Intake in China. JAMA, 2016, 315: 703-705.
3、曾新颖,齐金蕾,殷鹏,等. 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中国循环杂志, 2018, 33:1147-1158.
4、王陇德,刘建民,杨弋等.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中国循环杂志,2019,34:105-11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