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8 11:20:00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2次
传统观点认为,与不喝酒和喝大酒的人相比,适量喝酒有益。但近期一项对51多万国人以及其中有16万遗传学数据的研究直接掐灭这种想法。
该研究在中国十个地区入选了51万人,并跟踪10年左右。其中33%男士饮酒,主要是白酒,2%女士饮酒。
在这一人群中,喝酒导致了约8%的脑梗和16%的脑内出血。
一个人酒量如何,要看身体清除酒精或乙醛的能力。喝酒后,酒精被乙醇脱氢酶(ADH)氧化成乙醛,如果乙醛浓度过高,人就不舒服,如头晕,呕吐等;乙醛脱氢酶(ALDH)可将乙醛解毒,氧化成乙酸盐,人就没事儿了。
我们能不能喝,主要看12号染色体(rs671)上如果有降解乙醛基因的功能变异,饮酒后乙醛浓度高;如果4号染色体(rs1229984)上有乙醛脱氢酶的变异,会加速酒精氧化为乙醛。两种变异,都会让人饮酒不舒服,少喝。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检测了其中16万余人的rs671和 rs1229984变异。
结果发现,这些遗传变异引起平均酒精摄入量有50倍差异。这种用基因型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与中风呈正相关,与脑出血的关系更强。与心梗的关系不密切。
研究显示,一日饮酒两杯(100 g酒精/周)就能增加10%~15%的脑卒中风险,还有轻微升高血压的风险;而每日额外多饮4杯(280 g酒精/周),就会增加约35%的脑卒中风险。
作者认为,在西方人群中进行这样的研究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有这种相关的遗传变异。但该研究适用于全球。
2018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首位原因。而且,中国以39.3%的中风终生患病风险全球最高,中国男性则高达41.1%。
前一段时间,世卫组织发布饮酒与健康报告,称中国酒精消费增幅76%,酒精性肝病比例翻倍,6%的男士死于饮酒。根据中国疾病负担报告,酒精和吸毒占到了7.7%的中国疾病负担,居第五位。中国的饮酒问题,值得警惕。
在相关评论中,香港大学的两位学者呼吁,应制订类似于《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酒精控制框架公约。
他们强调,酒精控制是复杂的,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酒精行业发展势头较足,应该以管控烟草行业的方式来进行监管。
来源:
[1] 王陇德,刘建民,杨弋,等.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中国循环杂志,2019,34:105-119.
[2] Iona YMillwood et al,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 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 000 men and women in China. Lancet(2019). DOI: 10.1016/S0140-6736(18)31772-0.
[3] 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does not protect against stroke, study shows. Medicalxpress. APRIL 5, 2019
[4] 曾新颖,齐金蕾,殷鹏,等. 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中国循环杂志, 2018,33: 1147-115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欢迎关注“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阜外说心脏”—患者教育大讲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推出,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订阅点击: